集体婚礼究竟为何被年轻人青睐?

2024-06-13 09:34: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妍

  “不用‘长龙’车队,不用‘豪车’摆阔,乘坐幸福公交巴士,在景区办仪式,共植同心林,共乘爱情舟,同时办婚礼”刚刚参加完集体婚礼的新郎小李激动地说道,从来没想过婚礼可以如此特别,也没想到集体婚礼会这么新颖时尚,仪式感、体验感简直拉满。

图片巨野县“真·简·爱”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新人共植同心公益林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自古以来结婚就是四大喜事之一,独特而难忘的婚礼总是被期待向往的。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婚礼的形式是变化的,流动的,但锚点永远不变,那就是纪念幸福。

  在岁月的长河里,仍有一种婚礼形式历久弥新,那就是“集体婚礼”。随着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的持续推进,集体婚礼像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办进了景区、搬进了火车、加入了国风元素,甚至还有民俗表演。网友们纷纷直呼:“这是啥时候有的集体婚礼?集体婚礼还能这样?”

  (一)

  当集体婚礼的风愈吹愈烈,我们也有必要追溯下集体婚礼的缘由,究竟是应运而生还是循环往复?

  其实集体婚礼并不是近几年才开始的,集体婚礼起初被称为集团婚礼,是西方的舶来品。20世纪30年代新生活运动兴起,婚礼形式也开始推崇西方的新婚仪式,首开了近现代集体结婚风气。集体婚礼的热闹也符合中国人对喜庆场面的要求,洋为中用,新旧交融,场面简朴而不失隆重。

  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也多次组织提倡集体婚礼,比如1947年8月在哈尔滨机务段俱乐部举办的集体婚礼,不仅是哈尔滨第一场集体婚礼,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场集体婚礼,工人们用自己组织的乐队演奏革命歌曲,在大食堂举办婚宴,在俱乐部舞台接受全体工人群众的祝贺;改革开放后,集体婚礼办进石油工厂、军团戈壁滩、地铁、校园甚至田园,来自各行各业的新人们用他们的“筑梦”故事为集体婚礼注入更丰富的色彩。

  时代变迁,沧海桑田。集体婚礼一直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推陈出新。发展至今,集体婚礼形式更加新颖,内容愈加丰富。在菏泽,集体婚礼已成为“520”“七夕”等重大时间节点必然开展的重大活动,越来越受到新人们的推崇。5月20日,巨野县“真·简·爱”新时代文明实践婚礼在青龙山景区举办,成武县倾“成”之恋集体婚礼在文亭湖湖心岛举办;4月30日,东明县“黄河岸边琴瑟鸣”集体婚礼在东明湖公园举办....“相聚黄河滩”“共植结香树”“乘舟游青龙潭”“搭幸福快车”对对新人互相见证,加倍幸福,盛大浪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礼形式简约了,“喜结连理”的期待不减;婚礼消费清零了,“相濡以沫”的誓言更加厚重;红包彩礼减少了,“祝福见证”更多了。

图片5月10日,郓城县第二届“缘来好郓”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现场

  (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年轻人更倾向于简单实惠,注重个性、自由和独立,看重婚姻和双方的感受,集体婚礼究竟为何又再次“被青睐”?今日的集体婚礼又新在哪里?

  “爱的纯粹,经济实惠”集体婚礼提倡零彩礼、低彩礼,没有高额的物质“加持”,却保留了最珍贵的爱情纯粹。少了过度煽情,多了自然流露。婚礼的意义不在于“花钱多”,而在于喜庆、温馨,见证爱情,获得祝福。婚姻是一份承诺和责任,是风雨携手,同舟共济的誓言。婚礼是人生中美好幸福的时刻,喜宴铺张、程序繁琐、刻意煽情等习俗,经常让喜事变了味,走了调。简约文明又不失浪漫的集体婚礼给新人拉足了体验感、仪式感,体现了公众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方式的共识。

图片新人乘坐婚恋主题观光小车赶往婚礼现场

  “爱的加倍,共享美好”集体婚礼可以加倍婚礼的热闹氛围,快乐加倍、祝福加倍、幸福加倍。多对新人在同一场地举行婚礼,亲友们共同庆祝,共享喜悦和祝福,这种集体的氛围将更加难忘。集体婚礼中新人交流经验和感受,互相鼓励支持,分享婚姻生活的喜悦和挑战,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亲密关系。集体婚礼的盛大和影响力应该也无可比拟,对新人来说,是一个宣告爱情和婚姻的机会,也是展示自己幸福生活的舞台。

  “爱的个性,形式创新”办一场婚礼,从设计流程、布置场地、接待客人、搭配服装到选择菜肴,繁琐而重复的模式让本就忙于生活奔波的年轻人“缴械投降”。有网友热评“吃着差不多的饭菜、听着差不多的串词、演着差不多的秀”。而如今的年轻人主打一个“更有性价比”“新颖特别”,他们是自由的、个性化的,丰富的东方元素和浓浓的中国味道也唤起年轻人的深深共鸣,纷纷被“种草”。于是“游湖婚礼”“草坪婚礼”“露营婚礼”“国潮婚礼”“公交车婚礼”层出不穷,集体婚礼的形式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办不到。

图片新人们沉浸式体验中式婚礼礼仪范式

  (三)

  发展至今,菏泽每年至少10场盛大集体婚礼的范式已经形成,打造集体婚礼品牌14个,建设新时代结婚礼堂59处,组织集体婚礼126场,共有1332对新人参与。

  但是不得不说,集体婚礼的风还没有吹到所有人的心里,不少人对集体婚礼还是持观望态度,集体婚礼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如何更好地满足大家的期待?

  对话沟通,提高认可度。婚礼属于民俗,涉及层面广,不光要获取年轻人的喜爱,还要赢得父母的认可。当婚姻问题愈加成为两代人的争议点时,如何破解,怎么用集体婚礼推动是思考的方向。年龄的鸿沟和观念的矛盾客观存在,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怀更是不争事实。用沟通去打破偏见,用对话表露心意,赢得社会的全面认可,集体婚礼才能“占据C位,持续圈粉”。比如,在婚礼前普遍征求适婚青年及其父母对婚礼的期待与设想,努力让期望变为现实。又可广泛召开分享座谈会,让集体婚礼的参与者与适龄青年深入交流,口口相传,扩大影响力和认可度。

图片新人父母传家训,送祝福

  丰富体验,充实幸福感。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减掉的是繁琐耗时的形式,注入的却是更多的创意要素和个性选择。菏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色风光,将其与人生仅一次的婚礼相结合,何尝不是刻骨铭心、值得纪念的人生时刻。例如:曹县将汉服优势发挥至极致,打造盛大的国风婚礼,新人着华美汉服行三揖三让之礼;巨野县将婚礼办进巨野高质量发展成效成果示范区,听家乡故事,看家乡发展。未来,集体婚礼应该去探索更多的举办形式,既承载文明新风,又不遗浪漫传统,结合青年喜好创新形式,丰富婚礼体验,吸引更多年轻人参加,创造更多的“活久见”。

  扩充内容,打造服务链。集体婚礼的初衷和主题是提倡节俭朴素风尚,树立积极健康的婚姻价值观和消费观。同时婚礼也是人生重要节点的转变,婚礼意味着从孩子变成大人,从个人变成家庭,未来也会成为父母。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角色和责任的变化,无形中可能就会带来新的焦虑和担心。婚前的咨询和婚后的沟通就尤其重要,集体婚礼可以着重为年轻人提供请教和咨询交流的平台,婚礼上可以请有经验的模范夫妻交流心得和体会,婚后也可以计划性的为新人们组建交流群,邀请婚恋专家、育儿专家等为其提供咨询支持,帮助年轻人排解压力和担心,使集体婚礼真正成为年轻人心目中可依托、可信赖的心灵寄托所。

图片新人乘坐游船游览青龙潭,感受家乡美景

  “我知你的辛苦,你懂我的不易”“金银满屋不如情深意长”,婚姻的“质量”,缘于两颗心的相许相知,源于互相理解、尊重与包容,相互磨合和共同成长,不需要奢华宴席和耀眼珠宝,只要用心经营,用爱守护,便胜却人间无数。

  新时代新风尚,婚姻始于“爱”,婚礼归于“礼”,相爱是内容,典礼是形式。让幸福更加纯粹,让婚礼简约、有内涵,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做移风易俗的实践者,倡导者以集体婚礼的形式开启新篇章,刻画幸福深刻的人生记忆。

  (作者:张妍 菏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青年干部)

初审编辑:李欣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