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张景宪余生只做一件事:让136位无名烈士回家

2019-01-09 19:58:00 来源: 大众网菏泽·海报新闻 作者: 周佳

长眠于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张和庄社区烈士陵园的136名无名烈士

12年间张景宪寄出又被退回的信件

张景宪寄出信函里的内容

  大众网菏泽·海报新闻1月9日讯 (记者 周佳) 1947年,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23师发起“菏泽奔袭战”,在这场解放菏泽的战争中,200多位烈士长眠于此,其中136位无名烈士,建成的烈士陵园,位于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张和庄社区。为了让英雄回家,12年前,退伍老兵、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景宪开始奔走全国各地。几经艰难,如今已寻找到11位烈士的后人。

  136名烈士长眠菏泽,72年后终于有望“归家”

  1947年,解放菏泽战役打响,一支部队受到敌人火力压制,136位战士倒在了枪林弹雨之中。由于当时战况激烈,牺牲的战士只能就地掩埋在菏泽市开发区张和庄村。几十年风风雨雨,136位烈士静静地长眠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却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和家在哪里。

  2007年,曾参加过边境自卫反击战的退伍老兵张景宪当选为菏泽市开发区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2008年,张景宪清明节前夕来到张和庄烈士陵园,看到这里到处荒草丛生、无人打理,十分心痛,连夜组织老党员将陵墓周围清理出来,并商讨如何治理周围环境。

  张景宪从沙场走出,对这些素未谋面的战友,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张景宪看来,没有到前线真枪实弹打过仗的人,不知道战场的残酷,与战士马革裹尸的悲壮。“我一定要让这些年轻的英魂,找到家!”张景宪在心中暗暗发誓。

  在历史、回忆中找寻线索,“归家之路”拨云见日

  2008年清明节后,下定决心的张景宪启程了,他要为136位无名烈士找到“回家”之路。12年间,张景宪先后到济南荣军医院、北京军事博物馆、菏泽史实办等多地多部门查找资料,并寻访了研究菏泽战役的史学专家和战役的亲历者,逐渐开始有了寻找方向。

  老村长王书义曾参与当年掩埋战士遗体。他回忆,张和庄作为当时临时战地医院,受伤的战士被送到这里救治,轻伤员包扎后就被抬到后方;不幸身亡的,则就地掩埋在张和庄西北角老赵王河河沿上。此后,都立了墓碑,上面有战士的姓名、籍贯,只是被后来反扑的敌军毁掉了。

  根据老村长提出的线索,张景宪多方打听,终于获悉烈士参加的战役,历史名称为“菏泽奔袭战”,是为策应刘邓大军过黄河而进行的战斗。这136位长眠于此的烈士,生前都属于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23师。张景宪查党史,翻资料,2010年,张景宪终于找到一位叫赵忠泰老人,他就是原来华野八纵的战士。

  2010年大年初四,张景宪一家人来到位于新泰市泉沟镇的赵忠泰家中,确定了这些无名烈士就是“老八纵”的战士。张景宪依靠这一线索,他又找到了菏泽的一位老退伍军人——今年58岁的刘浩然,刘浩然1975年参军时,所在部队就是由这支老八纵部队改编而来的。

  经过多年的找寻,烈士们生前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发展到今天,就是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6集团军”,军部在潍坊。

  2014年清明节前夕,张景宪又来到了潍坊,找到陆军第26集团军了解情况。部队的军史馆里,不仅记载着当年那场战役的情形,还找到了当年的烈士花名册。这些烈士是八纵二十三师,即现在的七十七旅的前身部队。现在共找到94名烈士,其中有详细地址的有86名,安葬张和庄的57名,安葬菏泽城南一带的有25名。

  余生只做一件事:让英雄回家

  从2014年找到花名册之后,张景宪就挨个给花名册上有地址的烈士家属寄信,第一个联系到的是烈士连长张文禄的家人。由于时代久远,地名已经多次变更,寄信的工作变得十分艰难。截至目前,为有家庭地址的57人送信,共找到11家。烈士张文禄的侄子、侄媳、堂孙,2014年4月从辽宁沈阳连夜赶来,告慰先辈英灵。

  张景宪介绍,埋葬烈士的这片坟地最初是围了一圈土墙,直到2009年,张和庄社区将烈士土坟改造成水泥坟墓。2012年,再次对烈士陵园进行了升级改造,将水泥坟墓改成了大理石墓碑,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发现烈士都很年轻,他希望第三次改造时一人一墓碑。

  张景宪不是一人在战斗。在烈士陵园内,67岁的张和庄村民吕恒志,已在此无偿守护烈士们40余年。张景宪说,目前,国内还有一个自发组织的为无名烈士寻亲队伍,他希望能够借助这些组织力量,让这些烈士尽快找到家人。

  “我的余生只做一件事,让英雄回家。”张景宪说。

责任编辑:菏泽李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