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热图

探访河南焦作山村小学 仅剩3名老师5个学生坚守

2015-01-08 15:25:00来源:中新网 作者:王涛
探访河南焦作山村小学 仅剩3名老师5个学生坚守

  

映象网讯(记者 王涛 实习生 张家宝/文 段晋哲/图)在河南太行山南麓的一个小学里,因为工厂搬迁,原本几百人的学校,现在只剩下五个学生,但三位老师依然没有放弃,坚持教授学业。

  【现状】太行山深处一所学校,剩五个学生三个老师

  1月7日,记者来到了位于焦作市沁阳常平乡杨庄河村的信孚学校,偌大的校园东倚太行山,西临丹河水,一栋两层楼高的教学楼映入眼帘。整个校园显得非常空旷,只从两个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学校的操场已经过硬化处理,教学楼的窗户都是推拉式样的玻璃窗。操场的正中间,迎风飘扬着五星红旗。而在操场的南北角落里,安置着篮球架、乒乓球台、单双杠等体育设施,可以看出明显的铁锈。

  “自从这里的发电厂搬走后,现在学校里只剩下5个学生(一年级3个、二年级2个)和3个老师。”在办公室内,校长张林简单地向记者讲述了学校的概况。

  【原因】工厂搬迁,村里的低龄儿童面临就学难题

  2000年1月1日,新的千禧年的头一天,是信孚学校第一次开校迎接新生的日子。在这里上学的孩子,多是在焦作丹河发电有限公司的职工的子女。当时,发电厂内的职工有近千人,学校当年的热闹可想而知。

  后来,按照国家“上大压小”政策,这个始建于1968年的发电厂于2008年关停了仅有的两台10万千瓦火电机组,工厂的职工也因此离开杨庄河村,留下一大片冷清的厂房和生活区。

  另外,随着村里的青年劳力外出打工的增多,杨庄河村也渐渐成了“空心村”。受此影响,高年级的、有自理能力的学生被安排到10公里外的山路平学校上学,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被父母带到了县城或更远的地方。

  校长张林告诉记者,剩下的低年级学生,大多是六七岁年纪,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和爷爷奶奶们一起生活。

  “村民的收入普遍较低,如果让这些孩子到山路平学校上学,光每年的路费、住宿费和生活费都要增加几千块钱的开销,会给这些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张林说,即使所有的学生都搬走,但学校闲置着也不会有啥作用,拆了更是浪费。考虑到这些实际需要,当地教育部门决定让学校继续办下去,不能放弃这些低龄留守儿童。

  而这,也就有了“一个学校,只有五个孩子和三个老师”的特殊情况,有了三个老师的默默坚守。

  【坚守】80后女老师被孩子们称“最美姐姐”

  今年33岁的韩桂敏,是学生们的语文老师,兼着一二年级的美术、阅读等课程,被孩子们称为最美的“大姐姐”。

  韩桂敏的家现在焦作市区,2007年商丘师范学校的教育学专业后,并没有从事教育行业,直到2010年才考入“特岗教师”计划,被分配到山路平学校,教孩子们的初中数学课程。“去年9月份,听说信孚学校缺老师,我就申请来这里了。”

  在交谈中,这个80后女孩非常乐观,对在这里的清苦和寂寞都一笑而过。“在山路平学校教书的时候,孩子还没有断奶,每天都要骑着电动车往返十几公里,奔波于家庭和学校之间。”韩桂敏说。

  自从来到信孚学校后,韩桂敏都是住在学校安排的宿舍里,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回家。“坐汽车的话得转三趟车,路上需要2个多小时,而通往焦作的火车,每天只有一班。”

  在韩桂敏看来,“最苦的时候都走过来了,能看着这几个大山沟里的孩子们一天天成长,心里就很幸福。”

  【温暖】三个老师在学校一起搭伙做午饭

  临近中午,从教室里走出来的数学老师王良才在送走孩子们后,回到自己的宿舍,麻利地开始洗手和面,准备三个老师的午餐。

  因为离校最近,好多食材都是王良才从家里带来的,白面、花生油、调料、鸡蛋、青菜……“大家都说我做的手擀面好吃,只要大家想吃面,我就下手给他们做。”四十六岁的王良才笑着说。

  在这么大校园中,三个老师最轻松的时光,就是大家一起搭伙做饭了。王良才老师在这边擀面条,韩桂敏老师在一边打下手,而之前很少在家做饭的校长张林,也学会了炒菜,煮粥。

  在王良才老师做饭的间隙,屋里还播放着体育比赛的声音。仔细找寻,放在床头的收音机并没有打开。“从家里带的电视机坏了,不能出画面,只能放声音。”王良才笑着说,自己喜欢体育频道,而收音机里没有,只能将就一下了。

  【成长】五个学生们站在电脑前学唱儿歌

  下午2点,5名同学陆续回到学校,开始一起上音乐课。

  在教学楼东头的校长张林的办公室内,一年级的田坤、刘士煊、原官震和二年级的刘志怡、杨宇婕站在一台老式电脑前面,跟着音乐饶有兴致地唱起儿歌。

  因从小热爱文学、电影和音乐,张林就担起了孩子们的音乐、体育和美术课程。“学校里虽然设备简陋,但想想好办法,还是可以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的。”

  张林说,学生少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就可以应付了事。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师,作为一校之长,我们更要对每一名孩子负责。“学生们在信孚学校呆一天,我们就要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享受到好的教育。”

  再有几个月,张林的女儿就要参加高考,而张林却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女儿。“我知道这些亏欠家庭很多,但我的妻子和孩子非常能体谅我,这也给了我一心带好这个学校的动力和信心。即使最后剩下一个孩子,也要坚守到最后。”

  记者手记:不能因为学生少,教学质量就可以应付了事

  以人为本,让每一所学校成功;让每一名学生成功;让每一位教师成功。

  在一二年级的教室里,虽然只有这五个孩子,但板报上的内容却是新的。这正应了校长的那句话:不能因为学生少,教学质量就可以应付了事。从这个细节,看到了三名老师的用心。

  面对巍巍的太行山,面对着空旷的学校,面对着几个学生,老师们没有任何浮躁之心,远离功利,坚守在大山深处,就是为了这几个留守儿童能够受到好的教育。这种平凡之举,让我们敬佩。来源:映象网

 

  大山中的五个孩子在校长张林的带领下上体育课。来源:映象网

责任编辑:靳红标
想随时随地随手掌握更多菏泽资讯,请关注菏泽大众网公众微信(dzw5122000)或官方微博(@大众网菏泽频道);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社区-菏泽论坛 http://bbs.dzwww.com/forum-220-1.html),或拨打新闻热线0530-512200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