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首次直面回应汽车反垄断调查的进展情况并明确表示,对奥迪、克莱斯勒的调查表明,两家车企确实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会受到相应处罚。他同时透露,国家发改委近日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汽车零配件垄断行为的调查,并将依法进行处罚。对此,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历时三年的汽车反垄断调查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很快就会开出“真刀真枪”的巨额罚单。有消息称,此次发改委对奥迪出具的罚单或高达上亿元。此消息并未得到官方的证实。
缘起
调查始于三年前
“国家发改委对汽车及配件的调查,始于2011年底。我们在广泛征求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和律师意见的基础上,对严重违反《反垄断法》的一些汽车整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进行了调查。”李朴民表示,其最终目的就是维护汽车市场的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从去年开始,反垄断调研已经针对十多家汽车企业展开,涉及奔驰、宝马、路虎等高端豪华品牌、部分小众进口品牌,同时也涉及中低端的合资品牌以及本土自主品牌,此番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实为空前。
进入今年6月份以来,反垄断问题再次浮出水面。今年6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问卷调查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面向汽车企业开展地方政府垄断行为“摸底”调查;随即6月30日,交通部发布了《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的规定。
现象
反垄断的三种行为
反垄断是指当一个公司的营销呈现垄断或有垄断趋势的时候,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的一种干预手段。接近主导此次反垄断调查的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的相关人士向北京晨报记者披露说,国内汽车行业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
反进口车价格虚高:目前国内进口车价格虚高的汽车价格乱象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原因复杂。一方面存在进口关税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对于市场还是有一定的定价权的。因地定价是商业的基本规律,但说它垄断也存在,这是一个争执不清的问题。
反零部件垄断:比起整车销售,近年来经销商更多的经营利润来自于零部件以及售后维修服务等。零整比能直观反映出零部件垄断现状。所谓“零整比”就是一辆车全部零配件的价格总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通过这个系数可以判断一辆车后期维修保养的成本高低,进而了解各品牌、各车型之间维修成本的差异,让消费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养车成本与整车价格的关联。
反汽车企业与4S店限价限区域销售:进口车通过“总代理制”掌控绝对话语权,可以自行挑选经销商,并对经销商的经销行为进行规划。因此,总经销商在车辆价格的制定、车型数量的敲定以及售后维修等方面无疑有很大的操作价格的空间,属于垄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