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十六大党代表、银香伟业集团董事长王银香
人物链接
王银香,女,48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经济管理专业,汉族,董事长。系山东省曹县磐石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五里墩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山东银香伟业集团董事长。
1997年,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1997年,被评为“山东省农村科技大王”
1998年,被评为“山东省科技女状元”
1998年,当选为“山东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1999年,特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9年,特授予“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称号
1999年,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0年,被农业部评为“科技兴农创业标兵”
2002年,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并参加“十六大”党代会。
2004年,任山东菏泽市人大常委至今。
在山东偏僻落后的鲁西南,一提起王银香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户不晓,称她为:“咱鲁西南老百姓致富的带头人和发展前进的领头雁……”这此朴实无华的对王银香评语,道出了老百姓真切的心声及王银香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她所做出的业绩和对国家民族及三农的贡献:
※中国首批本土克隆牛诞生地,位居世界领先,为国家和民族争得一席之地。
※高科技畜牧业带动周边江苏、河南、山东、安徽农民养殖高产奶牛30000多头,远程还辐射到内蒙古、北京、上海、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西等农户养殖近5000头高产奶牛在五里墩安家落户,加盟银香伟业的发展,使三农直接和间接获益八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打造了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有机循环产业链——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有机化。
厚德育人,树立市场经济农民致富的新理念
1986年,她当选为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五里墩是出了名的贫困村。为摆脱贫困,她带领干部群众自己动手建窑厂、种植果树、改良土地。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她认识到只有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再创资源循环利用,按照村民自愿的原则,反租村民的土地3000亩,创建山东银香伟业集团,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1997年,公司开始转向畜牧业,并购进300多头牛,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山农大等几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02年初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功研制出了中国首批本土克隆牛,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她又设立了银香伟业生物工程、大地乳业公司、有机血清开发中心、有机肥厂、有机饲草饲料、太行生物制药等几家全资子公司,总资产2.5亿元。几年来,公司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5000多个,使五里墩村近1000名劳动力全部转化为农业工人,人均年收入7000元以上。
工业“反哺”农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后,她教育大家,要长期的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的道德观、荣辱观、价值观。近年来,村和企业成为省市县的精神文明建设、道德规范建设的先进单位。她说:真正的富有是精神、道德、文化的三富有。她教育村民、每户人家至少要出一个大学生。现村里出去的孩子已有一百多名上大学,有的已成为硕士和博士。
在王银香以德治村、以德兴企的新理念导引下,现五里墩及银香伟业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村和和谐企业。
唯才是举,加快新农村建设和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王银香把人才兴村兴企视为根本的根本。以人为本,广纳良才,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在拥有一支相对稳定和流动相结合的科研队伍(其中教授、博士、研究生16人)的基础上,公司还相继从北京、上海、青岛、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聘请拥有MBA或硕士以上学位并拥有数年国内外大型企业高层管理丰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组建了强大高效的管理团队,创造性地实施“目标管理,5S推进,过程控制”,实行严格的经营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推动行业精细化养殖、标准化管理,使企业真正与国际接轨。公司采取“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特别是公司为员工提供无止境追求自己发展的空间更留人”的人才战略,加强后续人才培养。
同时,她还创导以国际化的视眼,广泛开展对外交流,每年都有来自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荷兰等十几个国家数十位国外著名专家到公司进行指导与交流,源源不断获取世界的前沿信息;国内专家更是经常到公司进行论证、指导;每年还要从公司各层领导、员工中选拔5-8人到北大、清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及国外学习深造,时刻在引导培训和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同时,公司还聘请多名国内顶级权威和国外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作为公司决策与运营的顾问团队,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科技研发实力及核心竞争能力。
执政为民,勤奋工作和学习,不断超越自我
在十几年的农村工作和企业工作中她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她善于调查研究,善于思考学习,善于务实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她常讲:“执政为民要做到三个善于。”她常深入到公司的种养基地,听取客户的意见。哪怕是一丁点的建议,她都放在心上。她说:“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农户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为了村里和公司的发展,她常彻夜不眠地工作。特别是在公司的申报项目上,她亲自跑省里、进北京。她的这种忘我的工作作风已成为公司员工学习的榜样。
她说:“我们五里墩村要成为学习型的村,我们银香伟业要成为学习型的企业。”在她的创导下,特别是她的这种垂范精神的感召下,五里墩已成为学习型的新农村,村里在企业工作的年轻人都已掌握了1—2门新技术。
近年来,她结合公司的发展,亲自写了6篇关于如何带动三农致富、如何加快工农产业互补发展及食品质量安全等论文。特别是银香伟业有机循环经济模式在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后,引起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现已有12省区的种养加、产供销农户及企业学习推广了银香伟业模式。
业绩卓著,开创有机循环新模式,带动更大范围的三农发展与致富
她创造了世界领先的两大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一是农业经济有机循环产业链,就是从高科畜牧业养殖3万头高产奶牛提供的粪便,加工有机肥料→改造有机土地→种植有机牧草→加工有机产品→健康人类社会;二是带动三农发展和致富的并首家创造的“公司建区+客户种养+五四服务+AB管理”的模式。“五四服务”即:统一规划小区、统一饲养标准、统一疾病防治、统一挤奶加工、统一保鲜配送;厂房配套、水电配套、道路配套、绿化配套;“AB管理”即公司与农户共同承担养殖责任和义务,共同承担起食品的营养与安全,共同承担起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真正做到从源头上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杜绝滥用化学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进一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最终实现了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五星级。这两大模式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地方领导的认可。特别是温家宝总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仅每年的“青贮”一项就使农户得到了直接实惠。2004年—2007年直接支付农户现金分别是400万、600万、800万、1400万。今年公司收购种植农户1.5亿斤玉米秸杆。仅此单项,农户平均增收300—400元,种养植总计每年农户多增800—1500元,特别突出的是改变了鲁西南地区农户的一元种植结构为多元种植结构。粮、经、草及副产品都带来了三农经济利益。过去农户都将玉秸杆等辅料梵烧了,有了银香伟业这些农产品的辅料都变废为宝。所以广大农户客户十分乐义加盟银香伟业发展。
前公司已建成300、500、1000、2000、6000头的规模养殖有机农场(小区)15处,2004年建地800亩的倪集高科示范有机养殖农场已成功运行,2006年底公司又在曹县黄河故道租用1000亩土地,筹建“中国鲁西南黄河故道万头国际有机农场”,目前正在启动。
她把一个小企业发展成为国家级的农业化和国务院扶贫带动的“双龙头”企业。
现扩繁高产奶牛存栏3万多头,带动省内外的三农直接间接受益8亿多元,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几年来,公司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5000多个,带动一万八千户养牛和种草,使农村近4万劳动力得到利用,为大幅度增加农户收入,带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地方经济腾飞作出贡献。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银香伟业视察,先后还有李瑞环、吴官正、周光召等来视察。
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本色
通过她的带领,五里墩村富了,周边的农户富了,加盟银香伟业发展的农户也富了。而她却始终坚持清正廉洁、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光明磊落的共产党人的本色。村里农户大都盖了新房,而她全家还是住的十几年前的旧房。她誉满天下,从来不张扬,低调处事,她把荣誉归功于各级领导,归功于百姓和全体员工及社会的参与和支持者;她功高盖世、成就非凡,却不居功自傲,始终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民众之中。她这种高风亮节的作风和品质,影响着民众的风气、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她不愧是时代的先锋、民众的楷模,一面为人处事的光辉旗帜!
与世俱进、自强不息,追赶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步伐
她有一种既超前又务实的作风。她规划了村里和公司发展的新战略目标“3951”工程。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要发展高产奶牛10万头,实现工业产值一百个亿;她规划了国家有机基地建设三十年的发展目标,把曹县的百万亩土地及菏泽市的三百万亩土地全部建成有机基地。
最近,她又与中国农业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命科学院等合作:就药物、保健品、牛产品质量标准、中药免疫增强剂、牛脏器深加工、生物制剂、免疫牛奶等进行联合研制开发。又开发出了胎盘肽、脑肽、胸腺肽、转因子等产品已上市。受到社会广大消费者的追棒、青睐。
她将把银香伟业建设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知名企业,为中国和世界做出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