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1997年9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对发表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的《菏泽三年中135名一把手未过“离任审计关”》一文作出重要批示。接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的尉健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的吴官正也相继作出批示,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审计厅和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中央五部委先后联合发文,向全省、全国印发了菏泽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经验。
今年8月24日,省委书记李建国批示:“1997年以来,我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菏泽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批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扎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之前的8月16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大明也作出重要批示:“自1997年以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菏泽市实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作出重要批示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积极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0年来,我市时刻牢记胡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变荣誉为压力,变压力为动力,不断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和规范完善,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覆盖面,不断深化审计结果的运用。1997年至2006年,全市审计机关共对2633个单位2668人次(不含村主任)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从2000年以来结果运用的情况看,未过“审计关”的人数从1995年至1997年的135人,下降到从2000年至2006年底的86人,未过“审计关”人员占全部被审计人员的比例由19.6%下降到目前的5.3%。同时,近三年,全市9县区160个乡镇办事处又对1396名村 (居)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勇于实践
为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年来,我市不断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规范审计程序,充实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方法,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2005年以来,创新了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了综合评价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的制度,破解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难题,有效解决了经济责任审计“马后炮”的问题,有效防止了 “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现象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通过树立权力制约意识,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坚持和完善了对市直部门单位及县区、乡镇、村居所有“一把手”的必审制度。对所有“一把手”在晋升、转任、改任等离任前,都必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不经审计,不予办理调任交接手续,不准进入法律程序;对任职三年以上未经审计的重点单位 “一把手”,及时安排任中审计,避免小错酿成大祸;对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单位“一把手”,随时安排审计。加强了对“一把手”履行经济责任全过程的监督。不仅审计财务的账面收支,而且要看资金使用的效益如何,决策程序、决策过程是否合理合法。在对曹县原县长李某某的审计中,发现其存有违规批地、挪用公款等问题后,及时进行了延伸审计,进一步发现其违规减免土地出让金、违规为企业担保、过多批复临时预算等重大问题,移交后,李某某最终被判刑14年。加强了对“一把手”的审后反馈。每个审计项目结束后,都及时反馈审计结果,逐一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向和要求,并限期整改。从而督促单位纠正问题,促进单位建立健全监督钱财物使用管理分配的长效机制。
形成合力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为此,我市建立健全了行之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协调运转的工作运行机制。多年来,我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特别是最近几年,市委书记陈光、市长赵润田更是经常过问,及时安排部署任务,亲自批阅审计结果报告,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作出批示近20次。连续三年召开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其中一次开到乡镇党委书记。为加强领导,早在1998年,我市就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之后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逐步健全完善和调整充实人员,形成了目前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组织部门牵头、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推动、审计部门具体实施、人事等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同时,建立健全了五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配套衔接,相互拾遗补缺,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环环相扣,有序推进,较好地形成了工作合力,发挥了整体效能。
取得成效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有效解决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问题,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经济责任审计变过去的报政绩、评政绩为现在的审政绩、查政绩,使干部的政绩评价更全面、更具体、更准确,为使用干部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同时拓宽了干部监督管理渠道,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实事求是、开拓进取、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政绩观和发展观。一方面,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者受到严肃处理。2000年以来,全市因虚报政绩影响使用的县科级干部达47人。其中,对2003年虚报政绩的13个乡镇25名党政 “一把手”分别给予了党政纪处分,并通报全市,使虚报政绩的风气得到了根本扭转。另一方面,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2000年以来,利用审计结果共提拔重用500多人。其中2002年以来,提拔重用的70多名乡镇党委书记,所在乡镇的工商税收、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的绝对额或增幅均在全市各乡镇前列。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有效解决了对领导干部经济活动的监督问题,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活动、经济责任、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审计监督,能客观准确地了解一个干部是否廉洁,工作实绩是否真实等深层次问题,促使更多领导干部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自觉遵纪守法,正确运用手中权力。特别是通过对审计结果的充分合理运用,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领导干部“带病提职”。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市违纪违规现象逐年减少,特别是私设“小金库”、“三乱”等严重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违纪金额大幅度下降。其中查出私设“小金库”户数占被审计单位数的比例下降了20.4%,总金额下降了47.6%;存有“三乱”问题的单位下降了26.3%,“三乱”问题违纪总金额下降了33.1%;基本杜绝了违规购车和超标准装修办公楼的现象;在经济活动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市县乡三级招待费支出不但没有大幅度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2006年与1999年相比,招待费占公共支出的比重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 何审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