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生活 | 文化 | 校园 | 人才 | 供求 | 汽车 | 房产 | 维权 | 旅游 | 论坛 | 博客

您的位置: 菏泽新闻头条

张元秀:落子舞台最后的守望者

来源: 作者: 黄体军 倪自放 景佳 2007-09-09 08:40:00

来源:齐鲁晚报   日期:2007-9-9   作者:文/片 本报记者 黄体军 倪自放 景佳
 
 
       山东落子也称“莲花落”、“莲花乐”,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曲种之一,以其早期曲调衬词而得名,简称“落子”。初为僧家募化所唱警世歌曲,宋代已在山东流行。又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为大钹、竹板,也叫“咣咣书”或“荷叶吊板”。

  “落子”为上下句的吟诵体,唱腔因人而异,但都保持着粗犷明快的风格。以其流行地域方言、曲调的不同,形成了东、南、北三种“口”。其中,流行于鲁中南、鲁西南地区的“南口”,风格最为粗犷。

  在我省日前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中,单县张元秀被认定为山东落子的传承人。
  
         37岁结缘落子

  在单县单城镇王楼村,记者见到了在此生活多年的张元秀。张元秀是一位身材微胖、慈祥和蔼的老人,今年67岁,除了心脏有点不大好之外,身板还比较硬朗。在其与丈夫共同居住的小院内,她向记者谈起了自己的从艺经历。

  张元秀1940年出生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城郊乡张庄村,从小喜欢听戏,并逐渐表现出了不错的演唱天赋,16岁那年,被单县曲艺艺人段永连相中,收为弟子。1956年,张元秀随师傅到单县学唱坠子书,并加入了单县新成立的由自己的师傅任领导的曲艺队。1957年,张元秀与师兄朱元文结为夫妻,在单县安了家。上世纪70年代,张元秀参加了山东省慰问团原菏泽地区分团,多次随团辗转菏泽各县区演出。

  “大约是在1977年冬天,有一次我随团到菏泽地区文化局汇报演出,当时唱的是坠子书,地区文化局的黄局长听了我的演唱后,劝我改学落子。由于我师傅(段永连)早年也是唱落子的名家,所以那次演出回来后,我就学唱落子了,当时我已经37岁了。”张元秀介绍说。

  张元秀说,落子表演起来比较简便,只需要大钹和竹板伴奏,唱腔曲调单纯,半说半唱。一般多采用“一串铃”式的垛句,按词意将段子分成若干段落,多则十几句,少则两句即拉一个长腔,打一个简单的钹点作为过门。唱词多为上下句对仗的七字句或十字句。男子唱落子要求唱“大口”,嗓音要高亢嘹亮,女子则要求唱“碎口”,声音要浑厚低沉。

  张元秀打开一只木箱,拿出了系着红绸的大钹和竹板,为记者即兴演唱了新作《敬老院就是我的家》中的一段。只见她立在院中,左手大拇指挑起“大钹”,剩下四指夹着一根细竹棍,右手高高举着一副竹板,摆好架势,抖擞一下精神,便亮开了嗓子:“虽然我没亲儿女,但感觉像在天堂里,家家都有不孝子,在这不愁儿来气……”“咣—咣—啪……”一边唱一边打竹板、敲大钹,两样简单的乐器,在她手里不时奏出美妙的声音。

  张元秀唱腔韵味淳厚,字正腔圆,极富感染力,让记者体会到了落子艺术的魅力。
  
           师徒四代落子情

  一曲唱罢,张元秀为记者讲述落子的由来。

  张元秀说,在单县有一种说法,落子是清嘉庆年间由乞丐沿街乞讨的唱调演变而成的。清嘉庆年间,与单县相邻的河南虞城,出了个唱落子的乞丐朱和常,此人技艺高超,有“独霸江南”之誉。朱和常的弟子孙教君后来继承了师傅的技艺,名声传至鲁南一带。孙教君是单县石寨人,从此,落子也就进一步扎根落户在单县,并流传于鲁南、鲁西南及周边地区。

  而孙教君也正是张元秀的师爷,张元秀的师傅段永连是孙教君唯一的弟子。段永连是单县龙王庙镇阎塘村人,他不仅精通落子,还精通坠子书等多种曲艺,经常在山东、安徽、辽宁等地演出,人称“书中状元”。

  段永连初唱落子时,落子的演唱形式还是二人表演,一人手持大钹,边唱边用小木棒敲击大钹伴奏,另一人则打竹板附和。后来,为了演出方便,逐渐变成了一人边演边唱,右手打板,左手敲钹。另外段永连还练有一手绝技,每当演唱至高潮时,便单手将大钹旋转抛掷半空,下落后还能单手接住。

  张元秀说,如今,她的两位师兄都放弃了落子事业,只有自己仍坚守在落子舞台上。
  
           为学落子苦练功

  “初学落子,可是下了一番苦工夫,一天到晚都在背唱词、练唱功,没少吃苦头,一连几个小时练下来,手指又疼又酸,浑身累得要命。”张元秀说,操作大钹可不像唱坠子操作简板那么简单,不仅要讲究力量,还要讲究技巧,起初自己根本拿不住,手指磨满了泡,疼得要命。怕摔坏器具,她就坐在床上练习。为了不影响别人,她练习打板时干脆用布包上,轻轻击打。

  张元秀称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一小段的词须背上多日才能记住。自己日夜苦练,渐渐地掌握了很多大书和小段曲目,如《呼延庆打擂》《包公案》《千里驹》《白蛇表情》《小姑贤》《王庆卖拳》《酒色财气》等。

  张元秀也赶上了落子最火的一段时光,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张元秀随单县曲艺团辗转济宁、枣庄、德州等周边多个地区巡演,深受百姓喜爱,也渐渐唱出了名气。

  唱出落子新风格

  “我起初学的是平口落子。平口落子节奏缓慢多花腔,迂回曲折,大起大落,但落子的唱腔过于单调,后来我不断摸索,终于有了新风格。”张元秀说。

  张元秀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逐渐从山东花鼓、柳琴戏、山东琴书等姊妹艺术的曲调中广泛汲取营养,创作出一套优美的曲调,并常在唱腔的句末使用“哟嚎嚎”这一独具特色的大甩腔,气势明快有力,增加了抒情色彩,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不仅如此,张元秀还琢磨起了调板,根据不同唱段的情节需要,将各种板式有机地组合起来,边演出边琢磨边改进,所演唱的曲目无论是传统题材还是现代题材,都很有表现力。

  由于她在唱腔、曲调及风格方面与流传在周边县市的落子不同,其韵味更加淳厚,风格更加奔放潇洒,因此,深受这些地方观众的喜爱。

  1980年,张元秀加入了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两年后赴济录制《中国民间曲艺集成山东卷》。1992年,张元秀加入了中国曲艺家协会。之后,张元秀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各地的舞台上。

  1994年,单县曲艺队解散,张元秀突患脑血栓,所幸得到了及时治疗,但不得不暂时告别落子舞台。2000年以后,张元秀紧跟时代步伐,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农村新生活的作品,如《桂花相亲》《银花损夫》《敬老院就是我的家》等。

  今年6月9日,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张元秀在济南应邀参加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曲艺精品展演,她倾情演唱的山东落子《小姑贤》,故事来源于身边的生活,再加上表演起来通俗易懂、自然生动、风趣幽默,博得了众多老济南的好评。

  难寻落子接班人

  “我67岁了,眼看着就不能唱了,今后谁来继承(山东落子)啊?”对于落子的未来,张元秀一直焦虑不已。

  唱了30多年的山东落子,张元秀对山东落子有了难以割舍的感情。在走南闯北的表演中,张元秀也曾收过两个徒弟,她也下了很大工夫传授,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徒弟们一个个改行而去。她自己的三个孩子也都没能继承这门艺术,大儿子现在是小学教师,二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军校任教,女儿在济南做起了生意,张元秀十分遗憾。

  为了让群众还能听上落子,如今已是67岁的她仍活跃在曲艺舞台上,不时随单县老龄委组织的“夕阳红艺术团”辗转演出,同时也在家积极地辅导邻家小孩子学唱山东落子。

  “我都这个年龄了,心脏不好,曾得过脑血栓。说个不好听的,哪一天我不能唱了,这个曲种可能就没了。我不甘心这门艺术就这么失传,不把它传下去,我心有不甘……”张元秀说。
 
编辑: 景佳
[发表评论]
菏泽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菏泽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菏泽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菏泽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菏泽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菏泽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菏泽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专题
· 一些单位招工简章仍写“工资面议”
· 关于开展“2007年度十佳诚信和谐”医院和“十...
· 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
· 专访中国银行菏泽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华(图)
· 菏泽市质监局服务企业行动纪实报道
· 六岁女童被拐两年离奇回家

· 百寿坊羊肉汤系列产品(图)
· 韩丽宅配橱柜 迎十一厂家优惠促销
· 海创 吊顶 央视上榜品牌
· 菏泽摩力克家居布艺旗舰店9.16试营业
· 世友钛晶面超能地板 360°净化功能 真正的健...
· 走致富路 骑木佳木
新闻图片
受伤白骨顶获救(图)
本网一篇报道牵...
“房产杯”职工...
塔形蜂窝让人叫...
大雾导致菏泽交...
感谢人民警察(图)
社区话题热点
· 连接成武田集镇和巨野谢集镇的公路该修修了[建议]
· 菏泽需要一次展示美好的机会
· ★连载长篇报告文学《巨变
· 菏泽武术表演精彩瞬间~~~~
· 巨野金山秦王避暑洞游记
· 自己的牌自己打
菏泽 菏泽新闻 菏泽大众网 中国菏泽 菏泽新闻网 菏泽综合门户网站

大众网菏泽站 heze.dzwww.com  E-mail:heze@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