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李海江从银行贷款170余万元用于储藏大蒜时,他绝没有想到会是如此结局:以1.24元/斤购进的700吨大蒜,如今每斤竟不足0.2元,辛苦了一年,赔了个精光。
储蒜商李海江借贷170万元全赔光
2007年5月,巨野县营里镇南冯庄村农民李海江,看到不少乡邻靠储存大蒜发家致富,也通过借钱和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到170余万元资金,盘算着走这条致富路。
“自2003年以来,大蒜行情一直很好,储蒜效益最好时能翻一番。”李海江说。
鉴于往年储蒜“包赚不赔”,李海江对2007年大蒜市场抱有充足的信心。当年7月份,李海江以1.24元/斤购进了700吨大蒜,并与谢集镇一冷库签订了为期10个月的协议。
按照李海江当初的设想,如果春节期间,大蒜均价能像2006年春节前后那样达到2.5元/斤,自己将有170余万元的盈利,即使价格在前两年1.7元/斤的水平,自己也能确保有六七十万元的纯收入。
然而进入去年9月份以后,大蒜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由最初的1.2元/斤,年底跌到0.5元/斤。而现在,市场均价竟不足0.2元/斤,而稍次一些(直径不足6厘米)的大蒜,价格只有5分钱/斤至8分钱/斤。本想大赚一笔的李海江一下子傻眼了。当初收购来的700吨大蒜,至今仍有大部分存在库里,一直未出手。眼看就要进入4月份,与冷库签订的大蒜保鲜合同也要到期,李海江再也坐不住了,开始加紧找销路。
“唉!再不出手,待到今年新蒜下来,这批大蒜就更不值钱了。”李海江算了一笔账,这批大蒜当初的储存费是0.2元/斤,按照目前行情,仅能收回30万元,这些钱还不够支付冷库保鲜费的,当初投入的170多万,竟赔了个精光。
上千商户全赔钱多者损失达五百万
原本最繁忙的大蒜加工厂,现在都在放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菏泽市巨野县、成武县及素有“中国大蒜之乡”的济宁市金乡县等地,像李海江这样,参与2007年夏季储存大蒜的商户,大大小小约有上千家,这其中有近一半的商户,是第一次参与储蒜。
据巨野县谢集镇农机站站长董珂介绍,由于前两年大蒜夏、冬两季市场行情很好,2007年5月,当地许多蒜农也都开始自发筹钱,展开大规模储蒜,试图赚取更大的利润。不少河南、黑龙江、吉林客商也远道而来,抢占这块市场。
但接连下跌的行情,使得所有储蒜户均赔了钱。据当地不少储蒜商介绍,他们少则损失五六万元,最多的一个储蒜户损失高达500余万元。
另据了解,目前大蒜价格已经达到了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这一价格出售甚至都不足以支付冷库保鲜费,不少来自外地还欠着一大笔保鲜费的储蒜户,不惜放弃存于冷库里的大蒜而消失了。
据当地农业部门统计,2007年大蒜入库后跌幅达80%以上,绝大多数客户血本无归。
专家分析
低价竞销导致价格不断下滑
为何到了2007年,大蒜由“摇钱树”成为“烫手山芋”?
据了解,大蒜产业是巨野县、成武县、金乡县等地重要的农业主导产业,也是这些县最重要的出口农副产品,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些地区的农民,就放弃了小麦的种植,开始走上了种植大蒜的道路。据菏泽市农业局统计信息,截至目前,仅巨野、成武两县,大蒜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
中国国际商会菏泽商会副会长张建国告诉记者,出现价格大幅度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大蒜的国际市场需求量没有大的增加,全球的大蒜种植面积却大幅度增加,尤其是2006年至2007年,仅我国的种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带动出口量加大,导致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另外,我国大蒜出口一直存在的无序竞争、低价竞销等问题,使得大蒜出口数量持续增长,价格却不断下滑。
张建国呼吁,当地地方政府应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加大信息引导力度,以更好地服务当地蒜农。
出口下降
储藏企业忙季放假
据了解,巨野县的种植面积达30万亩,正常年份鲜蒜产量近40万吨,当地政府也积极依托大蒜资源,培植发展了一大批大蒜加工储藏企业。
以巨野县大谢集镇为例,目前该镇拥有大蒜加工储藏企业30余家,其中巨野佳农果蔬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2006年实现出口创汇6000余万美元。
但由于受国际市场因素影响,这些大蒜加工储藏企业也同样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3月10日上午,记者在巨野佳农果蔬有限公司了解到,这个产品远销中东、欧盟、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因国内大蒜出口量大增等原因,近期收到的出口订单减少了不少。
据该公司一名负责人介绍,去年同期是最繁忙的时节,几乎每天都要准备一个集装箱的货,而今年,目前工人放假都接近一周了,包装车间里冷冷清清的。据该公司负责人估计,今年该公司大蒜出口比去年下降三分之一。
普通蒜农
放弃种蒜外出打工
巨野县谢集镇前高庄村村民高福增告诉记者,家里种有15亩大蒜,同大多数村民一样,在2007年5月中旬大蒜收获后不久,便全部出售给了储蒜商。
“因为自己家里的大蒜规模小,很庆幸当时市场价格还在1.2元/斤,价格虽然比2006年同期2.5元/斤的市场均价低了不少,但仍有不少收益。”高福增说。
由于出手及时,所以多数蒜农几乎没有受到多少损失,但对于今年即将收获这一季大蒜,多数村民均不敢有太高奢望。
高福增说,如果5月份大蒜仍然是这个价位,那么所有蒜农将连成本都收不回。高福增介绍,其村里已有不少村民开始放弃蒜田,外出打工了。
地方政府
天南海北找销路
如今,如何应对市场风险,把蒜农及储蒜户损失降到最低,保护蒜农利益,促进大蒜产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摆在当地乡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紧要问题。
据菏泽市巨野县谢集镇副书记陈宏杰介绍,镇党委政府已接连召开全镇经济工作会议,商讨研究对策。该镇准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蒜初级加工企业,最大限度地把库存大蒜就地加工。同时,该镇正积极向环保部门申请具有环保、投资小、见效快等优势的干切法蒜片生产项目,以扩大内需,缓解压力。
成武县大田镇党委政府也积极组织发动全镇人力资源,多次前往北京、天津等地,拓展销售渠道,来缓解储蒜商压力,同时正积极运作引进大蒜深加工企业,据悉,目前已有两家大型企业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