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又名寒食节,作为我国传统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我们有给先祖和已故的亲友扫墓、烧纸钱、插柳条的习俗,以表示对他们的追忆。
清明节是一个庄重、严肃、悲伤的时刻,加上今年的清明又是细雨纷纷,更是给本已悲伤的气氛增添了一丝悲凉。自去年以来清明节已被定为法定节日,恰巧今年又和双休日连在一起,加在一起有三天的小长假,于是与同学结伴回家扫墓。
细雨中依旧还是有很多的扫墓人,络绎不绝,有独行者,也有一大家子一起的,手中拿着杨柳、纸钱和香烛之类的。我想要是先祖能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喜笑颜开的,说不定还会喜极而泣,更有可能这雨水就是由他们的眼泪汇聚而成的。就像有一部电影里说的,死亡其实就是进入另一个人生阶段,就好比你推开一扇门走进另一扇门,其实没什么可怕的,就好比是出了这屋进那屋,结束了这种生活而开始了另一段的生活,兴许那边的生活更有滋味也不一定哩!只是去了那屋的人至今还没有回来过的,所以我们的这种猜测正确与否,便不得而知。但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希望这样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我们就不会太过悲伤了,这样我们在这边所做的努力就不会是徒劳的了,这样我们便终有一天能在那边与家人、亲友再次团聚,这样他们才能在那边接收到来自我们这边的问候讯息了……
一座新坟挨旧坟,一年的时间里又新添了几座新坟,真是世事难料,几家欢喜几家悲。不久就同父亲来到了奶奶的墓前,已经有很久没来看奶奶了,因为在外地上学的缘故,不是那么方便了。记得奶奶是那年非典肆虐的时候去世的,也因为是非典时期,所以家里人只能草草地给奶奶办了个简单的丧礼就下葬了,为此,父亲没少内疚过,因为奶奶是个爱热闹的人,父亲本不想让奶奶走得如此冷清,但是事处非常时期,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奶奶去世后,父亲还时常给我们说,他在梦里见到奶奶了,奶奶还是很挂念我们,希望我们能好好的生活,叫我好好的学习,长大成人。每每说到奶奶,父亲总是很幸福的样子,我们都知道,父亲和奶奶是母子情深!
如今,我们与奶奶阴阳相隔,只能睹照片思人了。尽管这样也不能减少我们对奶奶的思念。很久没来了,风吹雨淋,墓前奶奶的遗像已变得有些模糊了,夹杂着雨雾,已看不清奶奶的面容了,就像岁月离我们越来越远一样。父亲很小心的把奶奶的遗像取下来用衣角很仔细的擦拭着,我清晰地看到了父亲眼角里隐隐约约的泪水,伴随着雨珠依着脸颊顺势跌落了下来,父亲这一很细微的举动让我很受触动。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我不管这世上是不是真的存在着神灵,我坚信此刻奶奶一定能够在天上看到我们,看到父亲对她的怀念。
雨停了,纸钱在化为灰烬的那一刻随风卷起,飘荡在空着,显得很轻,轻的可以自己飞起来,我想那是因为它载有我们这些人对它的寄托,化寄托为力量,它才能飞得起来的。载着我们的问候,一直飞,直到飞过另一扇门去。
我在心中默默的念到:“奶奶,您听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