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名叫罗福珍,生于民国初年,她上过私塾,会识文写字,我小时候就是在她的身边长大的,尽管奶奶已经离世20多年了,可是我时常会想起她的音容笑貌,她永远活在我的心目中。
奶奶写得一手好字,是我们这座江南小镇上人人皆知的才女,而且她为人直率,敢讲真话。解放后,她在镇上的一所小学当校长,人缘很好。可是当镇上一位开明绅士在1953年被错定为恶霸地主,并判处无期徒刑的时候,她不顾小业主出身的致命伤,以一种凛然正气站了出来,以自己的现身说法和所见所闻力图证明这位绅士不是恶霸地主。可是这些努力无疑于拿了鸡蛋碰石头,奶奶的据理力争,只换来“为地富反坏歌功颂德,敌视新社会的坏分子”这样一顶帽子,开除公职,回农村洗心革面。
在文革中,她被红卫兵拖着到处批斗,家里成箱祖上传下来的善本,尽数在火中化为灰烬。而这些书,原来奶奶是准备传给我的,她很喜欢我爱读书这个好习惯。1977下半年,奶奶中风了。可是不知那里来的一股力量,使她有如此恒心,中风10年,她每天坚持看书读报,右肢偏瘫,便改用左手,硬是写下了20多万字的《榻中杂记》!
奶奶的字一丝不苟,带有些许颤抖的痕迹,这些文字真实地记录了一生的轨迹, 奶奶的眼睛不好,为了看清书上的每一个字,有时眼晴至书本的距离仅为一个指头。我无法想象奶奶虚弱的躯体内到底蕴藏着多少蓬勃的学习动力。
奶奶一天中大多数的时间都在看书、读报、写作,有时实在难支支撑书本的重量,她捧书的手会剧烈颤抖,我们晚辈劝她休息一下,她嘴上说:“好的,好的。”可等我们转过身,她又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了。我曾虚心地向奶奶讨教:“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你老而弥坚,学而不厌?” 外婆平静地说:“我不能被生活所抛弃,我要让每天过得充实,有意义!”
对晚年因病造成的不幸,奶奶看得很轻淡,对点滴的幸福,她都铭记在心。她在《榻中杂记》写道:“我历经苦难,现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心中剩下的只有感恩。我心中充满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对儿孙们的感慰情怀。”
奶奶的笑容很温暧,她让我相信,即使面对乌云,她也看得见生活的阳光。
奶奶是1988年过世的,20多年时间过去了,但是我的脑海中时常会闪现出奶奶如饥似渴用病残之躯看书读报写作的场景。
我很喜欢写作,每当想偷懒的时候,我耳旁总会响起奶奶无声的告戒,奶奶是我最亲爱的长者,我将永远怀念我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