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生活 | 文化 | 校园 | 财经 | 供求 | 汽车 | 房产 | 维权 | 旅游 | 论坛 | 博客

您的位置: 我与清明征文

又到清明祭祀时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赖全平 2009-05-16 18:20:00

 

                                                       谨以此文献给我故去的亲人,献给天国里的冥冥大众,祝他们一路走好!
                                                                                                                              题记

    又是一个百无聊赖的周末,望着窗外浠浠沥沥的寒雨,我原本孤寂的心益发变得苍凉。好久没跟家里联系了,今天竟接到母亲从千里之外的老家打来的电话,母亲说,不知咋的,父亲近期长了一头疱疹,老是头晕,吃药打针均不见好,不知我们兄妹能否趁清明假期回去看看。 

    是啊,一年一度的清明又近了,我能不回去祭祭祖先瞅瞅年迈的父母?放下话筒,母亲沧桑而沙哑的话语犹如针刺一般在我耳畔一遍遍响起,我的思绪禁不住也随之漫延着,迷茫着,一如窗外丝丝寒雨。

    我的老家,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我的祖屋紧挨着村里惟一的一座古祠。不知何故,大凡村里的红白喜丧,村民们都爱搬到古祠里做,每逢村里人过世,古祠正中总摆着一副黑漆漆的棺材,这阴森而凄凉的画面就这样永恒地刻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 

    1976年8月,我的爷爷病故。装殓爷爷的棺材横放在古祠中央,高高翘起的二头,惨白而硕大的“奠”字,全透出阴森和恐怖。八仙桌上摆满供品,还有爷爷的遗像和灵位,一大群衣着白孝服的男女老少全跪拜着嚎啕大哭。因为风水先生择定的吉日较远,棺椁硬是在古祠里摆了近一个月,偌大的古祠竟因此弥漫出阵阵恶臭。风水先生曾自豪地对父亲说,爷爷长眠在大山深处的半山腰,背靠拱形山脉,前眺远方笔架山,占尽虎踞龙盘之势,定当祖德流芳泽被后世,将来我们家要出大人物的,只可惜,我们家至今平凡得很,实在有负祖宗厚望。


    爷爷出殡择定在午时,一向晴朗的天空竟突然大雨倾盆。在阵阵凄厉的唢呐声中,八位壮汉抬起黑漆漆的棺椁摇晃着上山,几次险些滑倒,送葬队伍近百人,皆一路飞撒着纸钱,跪拜着,嚎哭着,全湿透了,为此我也曾大病一场。

    爷爷的葬礼办得很隆重,墓地也气派,我们家为此债台高筑,但父亲总是说再苦再穷也不能省死人的钱。在当时的条件下,爷爷能活过花甲已算幸运,因为按当时族规,50岁以下的死者都属短命,“短命鬼”和客死他乡的人一样,灵柩都不能进屋,以免给后人带来晦气和厄运,亲属们只能在野外另搭灵棚祭奠。

    1988年5月,年过古稀的祖母在古庙里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在僧尼们急促的诵经声中,伴着炮竹的阵阵轰鸣,殓在一顶梯形“天轿”(佛教徒专用灵柩)里的祖母被人缓缓地抬向对面山窑。在烈焰腾空而起的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祖母舞动的灵魂。化作一撮灰土的祖母被殓入一只精美的瓷罐。祖母长眠在泉水叮咚的石岩深处,没有墓穴墓碑,却永伴青山绿水,也有寺庙熟悉的暮鼓晨钟。 

    2005年11月,我的大伯病故。大伯的尸体当天就被县火葬场专车运走,殓着骨灰的小木匣在家祭奠数日后,又被送往县城东郊公墓安葬。记得大伯生前曾多次感慨道,自己当了一辈子农民,没见过啥世面,死后倒希望能进城落地生根。东郊墓地宛如小城的一道驿站,长年有着不息的人流,倘若地下有知,我想爷爷也该含笑九泉了吧。 

    在我短暂的人生道路上,我就亲历过三位亲人的离去,也见证过家乡殡葬行业的变化进程。多年来,父亲总要在清明节带我们兄弟三人去扫墓。父亲的思想很传统,从不让女性跟着去扫墓,即便小女孩也不例外。父亲说,祭祖是男人的大事容不得女人亵渎。


    2008年清明,一个细雨纷飞的日子,我和父亲硬是从杂草丛生的山上劈出一道路来。当我们“浮”到半山腰时,想不到丛生的荆棘竟遮没了爷爷高大的墓地。我们轮番上阵,又劈又锄,墓地终于重见天日。因为怕引发山火,父亲竟破天荒的将香烛撒向坟头,一味地摆上供品祈祷罢了。下山后,我们才发觉雨水早已穿透雨衣漫湿了衣裤。


    午饭过后,我们便去祭奠孤寂的祖母。除了禅禅瓷罐和灵牌上的尘土,周边并无杂草可除,想必僧尼们也常来祭奠吧。进城祭祀大伯也简单。是大伯生前的好友刚刚来过,还是路人的顺手人情?大伯的坟前竟有着二点摇曳的烛光,赫然排满红彤彤的山花。大伯的墓不大,杂草也少,我们只是简单地平了平土。公墓里人头攒动,多是一家男女老少齐上阵,热闹而肃穆。除了偶尔响起阵阵炮竹声,墓地四周更多的是除草整地的“噗噗”声。


   “唉,老了,跟不上时代□!”父亲四周瞅了瞅,很感慨。“是啊,时代在发展,祭祖也越来越环保和文明啦!”望着满山整齐划一的坟头,我也感慨。其实,远在北京念书的小弟那天就不曾回来祭祖,但每到墓地,小弟都让我将手机置在坟头,手机里一次又一次的流淌出弟弟亲切的声音,弟弟正和墓穴里的亲人说话呢。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再次把我从深思中惊醒,电话居然是父亲打来的。父亲说,我们兄弟离家太远,清明假期又不长,回不去就算了,祭祖的方式多着呢。父亲还说,他刚跟在北京的小弟通过电话,今年清明人家准备在网上给祖先设纪念堂呢,不知我有何高招。 

    父亲的话令我很是意外和感慨,我从没想过思想保守的父亲竟会如此开明。倘若父亲到时仍旧头晕得厉害,谁去扫墓?母亲?父亲能接受?父亲有病,我不回去?望着如织的雨丝,我欣慰的心再一次陷入迷茫,一如迷蒙的窗外……

编辑: 刘莉
[发表评论]
菏泽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菏泽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菏泽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菏泽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菏泽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菏泽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菏泽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图片
勇士虽卸甲犹记...
曹州牡丹园10万...
送安全文化到基...
菏泽一乡镇成为...
奇!一株牡丹上开...
菏泽太空牡丹首...
社区话题热点
· [推荐] 天下第一汤
· 巨野金山秦王避暑洞游记
· [转帖] 三年前,我死了。
· [原创] 养个情妇做女儿(小说连载,每天更新一篇)
· 包子和馒头之恩怨
· 东明-菏泽 “2元”[讨论]
菏泽 菏泽新闻 菏泽大众网 中国菏泽 菏泽新闻网 菏泽综合门户网站

本网站所刊登的大众报业集团及大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大众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大众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大众网菏泽站 heze.dzwww.com  E-mail: heze@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1-2007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