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生活 | 文化 | 校园 | 财经 | 供求 | 汽车 | 房产 | 维权 | 旅游 | 论坛 | 博客

您的位置: 我与清明征文

时光中的祖母及往日的怀念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杨坤 2009-05-21 16:13:00

    
     2005年8月13日,星期六,凌晨三点四十分。祖母在与甲状腺癌抗争了半年多,终于耗尽了她最后一丝气力离我们而去了。 时间悄然从指尖划过,转眼间已经是四年了,祖母的音容笑貌却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虽然对于文字一道向来颇有些自许,但是对于如何表达对祖母深切的怀念,我仍感到自己的无力。仔细推想这心理的究竟,也不能够明白的说出。或许我始终也没有能力确切表达出祖母对我的恩情以及我对祖母的愧疚,难以表达在祖母活着和不再活着之后的那样一种巨大的差异给我带来的致命的伤害。又是一个清明的日子来临了,作为长孙,在此我也只能略微的叙述一下祖母的生平和为人,借此来悼念祖母,舒解我浸洇心头的哀痛。
    1931年5月7日,也即七十多年前的一天,祖母出生于一个商贾之家。祖母的父亲开明有为,经营印染,织布等生意,置下了一份大家业,因此倪家在地方上也算大户。他膝下有三子二女,祖母排行第四,自幼便聪慧善良,和旧中国的大部分妇女一样,遵从了“女子无才便是”的礼训,没念过几天私塾。祖母的父亲觉得经商总归有风险,还是土地最为实在,因此他为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寻了土地殷实的家庭。祖母年过十八,即与爷爷结成了连理。那时,杨家在杨屯是单姓大家族,族人数千,屯兵屯粮。太爷育有二子,爷爷行二。太爷并不像许多教科书,电影,电视剧里所刻画的那样阴险,狠毒,残酷剥削佃农;而是善良,敦厚,深明大义。一生之中,与佃农同息同作,经常接济穷人,深得乡邻尊敬。
    临土改前,太爷忍泪含悲,将祖上传下来的五顷多良田一散而尽,只保留了数十亩薄田和几片柿林以维持生计。所以爷爷也只分得十余亩田地和四分地的柿林。爷爷虽是大户人家的儿子,却是个地道的农民,不通文字,但对于侍弄土地却十分在行。他对土地始终怀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深情。不久过后,划分成分,我家成了中农。在当时,贫农是依附对象,中农是团结对象,而团结也是在斗争中进行的。所以在这以后的一连串政治运动中。爷爷和祖母就理所当然地不被信任,常常挨整。当时更想不到的是,那个中农出身,狠狠地影响了父亲大半辈子,使他的才华在政治运动中埋没,不得不承继父辈,做一个并不合格的农民,也影响了他的婚事,直到年近三十,才和母亲成了亲。
    1954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土地,农具,耕牛一律交入公社,“社员”一起劳动,要凭借工分来领取粮食,失去了土地的爷爷一下子没了魂,没了劲,整日里恍恍惚惚,不知所措。接着就是闹灾荒,其实并非天灾,而是人祸。黄淮海平原位于山东省南端,与江苏接壤。自唐代以来就是兵家屯粮练兵之所。上天养人,因而风调雨顺;后土富泽,故此沃野千里,一直不虞有饥荒之灾。1958年,大跃进时期,全民大炼钢铁,妄想快步迈进“共产主义”。那时正值番薯大丰收,个个如斗般大,却无人敢收,结果全烂在了地里。之后是干旱,蝗灾,因为没有余粮的存蓄,数千人的大村庄,活生生饿死的不可数计。安土重迁的村民,草席裹盖既掩埋入土为安;北上闯关东的乡人,饿死路边,白骨露于野。饥荒年月,我家也清苦起来,要靠祖母的母亲不时的送米送面送钱才勉强渡日。就是那段窘迫的日子,使祖母迅速地从一个碧玉般的闺妇变为辛苦持家的里手。
    嗣后,过了十年,又过了十年,我的家庭终于从苦难中挺了过来。1979年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日子才又好起来,爷爷精神也好了许多。这一年,我来到这个世间,这个家庭。又过了二年,妹妹出世,我即转由祖母照料,这种情形直到十多年后,我上了中学,到距家十多里远的学校寄宿才有所改变。1986年冬,爷爷因为肝硬化而与世长辞,带着半辈子的关于土地的遗憾而归于黄土。那时父亲正处于事业的颠峰期,二位姑姑都是待字闺中,云英未嫁。七岁的我对于时间的流逝,生活的跋涉,以及关于祖母的记忆才开始逐渐丰满起来。
    父亲与我都是独子,所以祖母对我溺爱很深,嘘寒问暖,事必躬亲。每有好物,总要预先留一份给我。即使变质了,也不要人扔掉。祖母对我疼爱的事例充塞在时间的每一个细节里,以致于令我都感到庸常了。乍一回忆,竟然怎么也回想不起来,却要从身体的不适上引发来。近几日,牙疼的症状时有发作,我便怀疑是否因了没有祖母的缘故,而失了约束放肆起来。我这牙疼的毛病追溯起来,要比我的学历更长。小的时候,因为爱吃糖而遭了蚜虫的噬咬,时时发作,疼痛不已,药石无济,令全家人束手无策。惟有祖母毫不气馁,千方百计的打听民间药方,一有寻到,便煎了药来喝。终于寻到了一种不知名的植物,移栽到了家里,每逢牙疼病发作,祖母就煎了植物的根让我喝,如此数副过后,这十几年间便再也没有发作过。
    在农村,单凭男人是不足以撑起一个家庭的脊梁的,还要有女人的扶助,所以相对来说,作为女人在农村真真正正是“半边天”,尤其是在我的家庭,父母亲用双手的劳动供读完我们兄妹俩到大学毕业。同为女人,祖母便很能理解母亲的这种辛劳。自从我有记忆以来,一直就是由祖母在打理家务。祖母是从饥荒年代过来的人,颇为懂得粮食的可贵。每次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祖母总是吃剩下的。逢有些变质了,发霉了的食物,祖母就会用开水冲泡了,和上些菜来吃掉,经受过现代教育的我和小妹尤为反对这些,但祖母无论我们怎么说也不改其志。
    父亲很有些酒量,春节前后,农家清闲时节,父亲每每酩酊大醉而归,这让祖母很是担心,在数说多遍无效后,就叮嘱家里人,看住父亲的酒杯,不允许他串门拜年时,喝酒过量。鉴于父亲的酒醉,祖母经常对我唠叨,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吸烟,不要喝酒。其实祖母的酒量也很大,但她滴酒不沾。祖母虽然不懂得“以身作则”这样花哨的词语,但她以实际行动作了最好的注解。
    祖母的这一生只管为儿女操劳,只有付出,从没想过收取回报。即便是在她癌症晚期,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也还担心父亲睡不好觉,担心姑姑家过的不好。甚至是干娘知道了祖母的病情后,来看望她时也还担心家里有没有菜可以招待。
    我生性迂拙,懵懂,直到大学时代才开始了悟世相,也明白了祖母的言传身教比我所感受的要多的多。
    这个世上有两种人值得人们尊敬,一是静峙如山的人,一是智比流水的人。前者宽厚得众,悲悯沉着;后者捷于应对,敏于事功。祖母无疑就是前者,她虽然没怎么受过教育,但是经年的世事,使她有了更为朴素深刻的处世道理。祖母的悲悯已经延及了和家庭毫不相干的人。记得有一次,一个身形还很硬朗的中年人在门口讨饭,我见了便很不耐烦,这分明是一种投机的策略,将乞讨作为致富的手段了。他的穿着竟比我还要阔气,怎还是一个衣食无着的落魄人,一时忍不住就讽刺挖苦起来。祖母见了就急忙制止,从屋里端了一碗玉米来给了他,还对着那讪讪不安的乞讨人赔起了不是。当时我觉得祖母是多此一举,现在想来,祖母的做法不仅有对窘迫的理解,对人性的宽容,更有对自我的尊重。
    祖母的为人在我们那三千多人的大村庄里是有口皆碑,即使是家族的仇敌也不敢在她面前有放肆的言辞。祖母病危时,村里很多陌生的人都来探望她。为祖母送葬的那天,一些与我们家略有嫌隙的村人也释了误会与怨气来吊唁祖母的逝去。
    2005年8月15日那天,祖母下葬。当榆木棺埋入地下,冥纸燃起,灰屑如黑色的蝴蝶漫天飞舞。含蕴着密密的慈祥,微笑与深情的祖母永远的被禁锢在“死亡”这种东西里了。虽然天人永隔,但是有爷爷以及那些先行的长辈们长相陪伴,祖母想来也不会寂寞。
    坚硬的时间和生与死之间难以消融的距离将我们与祖母隔绝开了。但是隔不断的有我们对祖母的深深怀念。我仍固执的相信祖母将会和我们的家庭一起分享美丽的幸福和绵延的快乐。
    愿祖母在地下安息!我将永远的爱她怀念她!
编辑: 刘莉
[发表评论]
菏泽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菏泽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菏泽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菏泽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菏泽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菏泽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菏泽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图片
黄河浮桥应急拆...
公安部交管局局...
勇士虽卸甲犹记...
曹州牡丹园10万...
送安全文化到基...
菏泽一乡镇成为...
社区话题热点
· [推荐] 天下第一汤
· 巨野金山秦王避暑洞游记
· [转帖] 三年前,我死了。
· [原创] 养个情妇做女儿(小说连载,每天更新一篇)
· 包子和馒头之恩怨
· 东明-菏泽 “2元”[讨论]
菏泽 菏泽新闻 菏泽大众网 中国菏泽 菏泽新闻网 菏泽综合门户网站

本网站所刊登的大众报业集团及大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大众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大众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大众网菏泽站 heze.dzwww.com  E-mail: heze@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1-2007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