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是南京东郊风景区的瑰宝,确实是南京人引以自豪、骄傲的地方!我是地道的南京人,深深地热爱着家门口的这座明陵。
五十年代初,孩提时代的我由老师带着去秋游明孝陵。那时环境很纯真,没有现在的商业气息,人也少、车更少,游人都是徒步而来,带着一种探秘的感觉。不消说那高大的石人、石马及石象,威武可及;不消说汉白玉光滑的桥栏玲珑剔透,单是一见到明孝陵门口那乌龟驮着的石碑(俗称)便感到肃穆庄严,油然而生敬意了!我们这群孩童虽不知那石碑上刻着“治隆唐宋”的意思,但少年幼稚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要爬上去,拍拍乌龟的头去耀武扬威一番,过一把“朱元璋”的瘾。
中学时代,几个要好的同学相约,在一个晴好的秋日带着几块烧饼再游明孝陵。这次过文武方门,穿明楼、探秘后山。我带着一把军号在前,他人在后尾随,从《明太祖葬于此山》的东边上墙,入竹林而行。茂密的林丛很快就将我们吞没,阳光从树荫中斜射下来,洒下碎金子般的光斑,迷漫的晨雾令人清新悦目,心旷神怡。山上没有路,只有我的号声做为引导,也不知走了多久,太阳好象露出了头。我们走到了一条道上,大家会聚在一起,定神一看在《明太祖葬于此山》的西侧,整整在太祖皇帝的头上围转了一晌,朱元璋的帝王陵如此之大,令学子敬佩。
后来去了苏北,游览明孝陵的机会少了,但心中对它的眷恋却是依然。我深爱它的古老明楼,红墙瓮道藏匿着无限秘密;我深爱翁仲、石马与石象,忠诚地守护着太祖皇帝600年;我更深爱《治隆唐宋》的功德碑,简洁明了的对明代开国君王的概述。这史海钩沉是青史的璀璨,太祖陵寝的静谧幽深更是史实的瑰色,我愿“申遗”的成功带来明陵文化的辉煌,但也愿所有的家乡人保护好可贵的、难以用金钱价值综估的遗产,我深深地爱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