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生活 | 文化 | 校园 | 财经 | 供求 | 汽车 | 房产 | 维权 | 旅游 | 论坛 | 博客

您的位置: 我与清明征文

你的爱将与我同在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郝 成 林 2009-05-27 15:42:00

 

 

 

有一种爱开始在什么,已经想不起来,也想像不出它结束的时刻和理由。这种爱,叫亲情。

                              ——题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雨,雨清明,清晰了前人走过的路,滋润了后人感恩的心!

又逢清明,陌上柳丝如约地将绿意荡漾开来,眼帘里迷离的青绿依约呈现着故人的风彩。清明的雨呵!像泪珠一样缠绵了心怀。天地间蒙笼一片,分不清哪是泪水,哪是雨水,只剩下满怀的忧伤与惆怅。在中国民俗中,清明是踏青的时机,也是扫墓的日子。踏青时,漫山遍野的盎然春意尽收眼底,回到家,裤脚还残留着泥土的芬芳。于是,带着怀念和欣赏,禁不住慨叹生命的轮回。

转眼间,外公离我而去已近一年,在这个细雨霏霏的晚上,我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打开我特意为他设立的网上纪念馆,以虔诚的心情默默点燃一柱青香,在袅袅的如烟往事中,外公的音容笑貌又一一浮现在我眼前……

孩提时,我对外公了解并不深。只听母亲提过:“外公少年丧父,自小在生活的底层中辗转地度过。但他并没有在坎坷的人生面前低头。后来,他加入了部队,亲身经历过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和举世闻名的抗美援朝战争。还立过二等功,得过军功章。因为没有文化,再加上双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冻坏,才复员回家。”当时的我对外公的经历只能是似懂非懂。长大后,我才对外公戎马身影后的悲欢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外公有7个儿女,外婆又年弱多病。为父为母的双重责任自然落到了外公身上。生活的压力和艰险可想而知。他家矮房四周,小溪连小溪,绿水连绿水,荷叶甜甜,芦苇葱葱,是不着笔墨自有韵味的话与诗。但是,醉人的景色代替不了恼人的贫穷。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他总是很忙。要么在生产队里忙农活,要么跑前跑后为群众操劳,或者坐在院子里编席织苇,以辛勤的劳动换来微薄的收入,以贴家用。

那时,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搬个小凳子,缠着他为我讲打仗的故事,我对他富有传奇经历的战斗生涯特别感兴趣。闲暇之余,他还会用木棒给我做成枪,什么驳壳枪、冲锋枪,我挂在肩上特神气,也特自豪,外公在我眼里也特英雄高大,尽管此时他不过是个矮小瘦弱的农村小老头。

外公50岁那年,失去了一只眼睛:在村里的果园给群众分苹果时,别人不小心,把称杆戳在了他脸上,等满脸的鲜血洗净后,才发现,他的一只眼睛已经成了一个黑洞。我不知道当时他是怎样的心境,只知道,他没有责怪那人,只是自己把心酸咽了下去。

生活愈加艰辛和窘迫。在极度的劳累中,外公的7个儿女都成家立业,他的辛苦不言而喻。一切正如他的生活,粗拉拉的玉米饼子,腌出苦味的萝卜,在他嘴里也嚼得津津有味。尽管他的腰背越来越驼。

后来,年事渐高的他轮流在儿女家安度晚年。或者到学校、企业做报告。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认真地坐在那里查资料,写稿件的情形慢慢地成为我眼前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直到现在,我还深深怀念他在我家度过的有限的日子。每当我想起外公为我盛饭夹菜时的情形就很感动。也许他老人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荤素搭配,什么叫膳食平衡,但所有的细节动作无不显示出一位长者对小辈的关爱,这种爱无疑是真诚的,是无私的,是不求任何回报的。

人是总会老的。可外公的晚年让我无法相信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他的垂暮之年,所有的英雄往事在慢慢消失,他每天都在看电视中消磨剩下的人生。晚年的外公渐渐喜欢上了酒,一天三顿,顿顿一两,一小碟水煮花生或者腌黄瓜,一边哼着豫剧小曲,一边自斟自饮,饮尽生活的所有酸甜苦辣。

尽管晚年的外公依旧乐观,但他让我真正触摸到了什么叫衰老,不仅是生物书上的细胞老化,人体水分流失,而是可以用手,用眼睛感觉得到的令人伤心的变化。岁月把他有棱有角的地方都磨去了,还磨去了许多硝烟弥漫的记忆。那是一种何等让人心痛的情景!

晚年的外公又失去了另一只眼睛。严重的白内障使他的视力几乎为零。他只能斜椅在床头听他最喜爱的新闻联播节目。或者听我给他朗读很浅显的童话故事。然后,房间里会一点一点的越来越大的响起他的呼噜声。这一切,至今想起仍会让我落泪,让我如此害怕衰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下间没有不散的宴席。外公还是去了。他80岁那年,不幸患上了食道症,热爱生命的他经过几年抗争,最终还是在众人的悲痛中,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临终,身体瘦得不足40公斤。我知道,外公并不想走,这个世界有他太多的不舍,有太多他爱的人,也有太多爱他的人……

在殡仪馆简单而隆重的追悼仪式上,当礼炮轰鸣,柏涛声声,我第一次哭得那样悲痛。那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死亡,第一次看着最爱的亲人离我而去。第一次发现,这些年我积攒了那么多的眼泪!

伫立在逝去亲人的坟茔前,让纯洁得只剩下亲情与生命意识的哀思伴随清泪,淡淡地和着雨珠轻轻流淌。也许,它能清洗沉积太久的红尘世俗的纷杂无奈,给自己一份清新和明白,也给远去的亲人一份醒悟清朗的告慰。

外公生前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想到北京看看天安门。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外公的愿望没有实现。我不相信外公离开了我,冥冥中,我能感应的到他的存在,他还活在我的心里。就是这么一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农村老人,令我从他身上悟出的道理却一套又一套,犹如长江之水,舀之不尽。

一切都不能重来,在我想念他的时候,他总是在梦里悄悄的来,又悄悄的去。当谆谆教导已成为记忆,当慈祥关怀都化为往事,我知道我不会再有机会在他的爱护下慢慢成长,不会再有机会去纠正那些少不更事的错误,也没有机会让时光倒流来重尽孝道,只能任泪水迷蒙双眼,任苦涩浸润心底。只能将思念寄往遥远的陌生的国度……

外公去世后,我几乎每月都要去他的墓地祭奠。但后来我离家乡越来越远,事务也越来越烦杂。根本没有机会再到他老人家坟前寄托哀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逐渐喜欢上了一种新兴起的“网上祭奠”,学会以特殊的形式“祭拜”逝者。我为外公建立了虚拟的网上纪念馆,上传了他的生平简介、历史照片、纪念文章和一些声像资料等,以供亲人缅怀追忆。我想,这是一种很文明,很环保的方法,也是寄托哀思、保存和拯救祭奠文化的科学方式。是的,只要心中有思念,传说中的天堂就在眼前。 

 死亡最残酷的意味是亲人永远的隔绝,但隔绝不断的是内心的牵念。也许,只有这样把一种思念升华,逝去的亲人的爱才能与自己同在……

 

编辑: 刘莉
[发表评论]
菏泽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菏泽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菏泽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菏泽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菏泽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菏泽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菏泽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菏泽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图片
黄河浮桥应急拆...
公安部交管局局...
勇士虽卸甲犹记...
曹州牡丹园10万...
送安全文化到基...
菏泽一乡镇成为...
社区话题热点
· [推荐] 天下第一汤
· 巨野金山秦王避暑洞游记
· [转帖] 三年前,我死了。
· [原创] 养个情妇做女儿(小说连载,每天更新一篇)
· 包子和馒头之恩怨
· 东明-菏泽 “2元”[讨论]
菏泽 菏泽新闻 菏泽大众网 中国菏泽 菏泽新闻网 菏泽综合门户网站

本网站所刊登的大众报业集团及大众网各种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大众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大众网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大众网菏泽站 heze.dzwww.com  E-mail: heze@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1-2007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