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的轱辘
走过盛唐的辉煌,宋的幕布在几百年之后也悄然拉上。元在历史的沙滩上徘徊前进了几百年,终又被历史尘封在人类永恒的记忆中。明清,唐宋元后应运而生的朝代,随着历史车轮的流逝滚滚而来。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隐现的是国家稳固丰厚的物质后盾,其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历时之长,是当时任何国家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环游世界,扩大了明王朝于所经国家的物质和文化交流,发展了对外贸易,传播了中国先进文化的思想意识。再有民族英雄郑成功,他站在国家统一的高度,收复了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明代话剧《窦娥冤》,更是话剧中无可挑剔的精粹。时代的历史,是一部韵味十足的读不完的书,亟待我们追索探寻。
明的崛起并不是历史的偶然,但它的灭亡确是历史的必然。清,成为在历史舞台上的取代者。清的小说,达到了古代文学的巅峰。成为文学上的精华和宝库。康乾盛世,清巍然屹立在历史的山峰上,俯瞰自首。
1912年,清走完了它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溘然长逝…
(二)自我的感知
清,明。可以是一种心境,一种态度,一种感知,清净,明朗。
心境,无需浮躁彷徨,放下你的心,细心感受身边的美好情境。山水,给人以清凉透彻的轻松感。远山凝重,近山浅吟,泉水叮咚,细水灵鸣。清丽的感知,心境骤被净化。街角,不去顾及它的喧嚣,放下你的心,清亮的节奏明快的闪现在耳际。心境,清净,明朗,是自我的感知。
态度,串联于内心活动的线索。清净的态度,驱走的是莫名抑或有缘由的烦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明智的态度,收获的是清新的格律。清凉的心扉,慰藉的是明朗的未来。态度,清净,明朗,是自我的感知。
感知,心灵的顿悟。清澈的心灵,映射的是明朗的安宁。清净,明朗,是自我感知的见证。
(三)祭奠的时节
草芽初萌,大地上偶现星星点的绿意。清明节,悄然而至了。远离故土的人们,每逢这个时节,不禁潸然泪下。躯体的漂泊,无法掸去他们内心中对已故亲人亲切的怀念。纵是不能相见,他们也只想在这个怀念故人的时节呈上自己的只言片语。激动抑或哀伤。内心积蓄的情感,在此刻越发体现的淋漓尽致。
轻挥着扫帚,泪水流淌地落在衣衫上。这是对故去的人无法抑制的外在感情真实的流露和宣泄。此情仍在,此景依旧,此人却只能活在记忆的床帏里,悄无声息。每念及此,心中难免不因失落而沮丧。以致每个清明节,他们的心都是载着沉甸甸的情感游离于过去和现在的的影像中。
祭奠的时节,我们在心灵深处深切缅怀着那些消逝远去的生命。空气虽将他们隔离在另一个世界,但它却不能阻止我们怀恋的人长久地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