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健康卫生 > 菏泽卫生

中国医改3年主要诉求补短板 尚有待量变引起质变

2013-03-05 15:59:00 作者: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医改至繁至难,公众预期却是又好又快,究竟本轮医改将怎样弥合二者差距,抵达成功的“彼岸”。根据本轮医改的目标,其勾勒出的“彼岸”大致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改:何时才算成功

      医改至繁至难,公众预期却是又好又快,究竟本轮医改将怎样弥合二者差距,抵达成功的“彼岸”。

      在持续3年的努力后,新医改将要抵达的“彼岸”似乎渐具轮廓。

      根据本轮医改的目标,其勾勒出的“彼岸”大致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围绕这一目标,3年来,新医改攻城拔寨的力度从未削减,并在基层的医改战场上率先实现突破:

      在资金筹集上,筑牢“保障网”,看病更省钱。经过三年医改,我国已经建立起以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为主体,以多种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为辅助,以大病救助为兜底的中国特色的全民医保体系框架,织起了一个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网,使13亿多人口“病有所医”有了基本的制度保障。目前,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了24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0%左右,人民群众看病负担有效减轻。

      在服务供给上,增强“可及性”,就医更方便。由于我国70%的医疗服务需求发生在基层,而基层恰恰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于是,新一轮医改选择从基本入手、从最薄弱的环节改起,把大量的资金、财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重点保障中低收入群众,让农民和困难群体优先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三年来,在农村,中央投资支持了2233所县级医院(含县级中医院)、62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5万多所村卫生室的建设;在城市,中央投入则惠及238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这显然是一份令人鼓舞的答卷,但还不是一份能够说服全体公众的完美答卷。在一部分人看来,“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尚未得到有效缓解。

      对此,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解释说,3年医改,重点在基层,成效也在基层,特别是农村。对公立医院特别是公立大医院而言,改革还没有真正改到它们,所以城市居民自然不会有明显的感受。

      而在不同人群获益程度不同的因素之外,医改本身的渐进性特点,也决定了医改目标的实现绝非朝夕之功。如果承认中国医改的复杂,那么应当看到,这3年的医改总体仍处在“跑量”的阶段,主要诉求是补短板,尚有待“量变引起质变”。

      此外还需了解,对整个卫生系统而言,虽然筹资体系和服务体系是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并且二者在过去3年的医改中均有不俗表现,但筹资体系的改革步伐明显领先于服务体系,社会诟病的“以药养医”机制还未根除,这显然是新医改成功抵达“彼岸”的心腹大患。

      尤为紧迫的是,医疗服务体系改革至繁至难,公众却往往怀着又好又快的心理预期,其间差距,弥合不易。

      从微观层面看,由于长期以来财政投入不足,合理补偿机制欠缺,公立医院不得不靠“以药补医”维持运营,最终酿成社会不断抨击的“大处方”、“大检查”、“红包”、“回扣”等医界乱象。新医改的手术刀,势必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奶酪,阻力可想而知。

      从宏观层面看,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面临的健康问题日趋复杂。一方面,重大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大,新发传染病以及传统烈性传染病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以及食品药品安全、职业伤害、饮用水安全和环境问题等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更加突出。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及社会安全事件也对医疗卫生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等亟需作出相应调整。

      所幸,虽然新医改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与起步阶段相比,目前改革方向更加明确、组织保障更加健全、改革的社会环境也更为有利。因此,站在这个节点,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既定目标也更为清晰。(记者 张冉燃)

    手机快拍二维码 转发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