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缺乏锻炼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据估算,目前每年全世界因缺乏锻炼而致死的人数高达320万人,近10年间增长迅速。为此,世卫组织提出了“体育锻炼让生命更有价值”的口号。沉重的生活压力下,人们如何重拾“丢失”的体质?
高运动成本让人望而却步
夏季来临,能够避免日晒的体育馆和游泳馆,成为人们青睐的热门运动场馆。据山大游泳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暑假后,学校将场地出租开暑期游泳培训班,在校学生也不得直接入内。一名前来咨询的学生对记者说:“本校生只有通过报培训班才能进泳池。13天的课程需要600元,一次课就接近50元。”很多学生表示不能接受如此“不公”的价格。 “问题是去哪里游?怎么游得畅快?”正在山大操场上跑圈的一名同学无奈地说。山东师范大学的大三男生小刘一直对体育馆的“高门槛”耿耿于怀:“除了体育生,其他专业的学生只有在有比赛的时候才能进入体育馆,一些球类器材也很难借到。”
记者从济南市天桥区的万盛园游泳馆了解到,虽然每次只需15元,但由于游泳者太多,很难达到运动效果。省体育中心游泳馆单次票价高达80元/次,次卡是50元一次,年卡是8000元一张。“便宜的水质不好、人多,贵的又消费不起……”这让许多对运动环境“求好”的市民望而却步。
运动成本背后,参差不齐的卫生条件成为另一道坎。今年6月,济南市卫生监督所公布了55家游泳场所的卫生等级评定情况。其中A级单位仅有17家。该部门在检查中发现,个别单位还未公示卫生许可证、量化分级、检测结果等相关卫生信息。
让人们“动”起来阻力重重
“每天学习、实习、找工作都忙不过来,哪还有心思和时间专门运动?”山东大学的研三女生小王、小宇每天出门都会经过操场,却很少踏入。“本科期间还有体育课,一周还能锻炼一次。现在考试、就业的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去操场散步的心都没有了。”
据了解,自2007年起,山东省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但时隔六年,这一最低要求也鲜有学校能完全保证。也有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指出,缺乏锻炼主要是指不能保证最低限度的体育锻炼,即成人每周150分钟的适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剧烈有氧运动,也可两者结合达到相同水平。
济南市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成年人肥胖率为17.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9个百分点,肥胖问题较为突出,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缺乏锻炼。专家表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各项指标明显偏好。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主任石振国说:“大中小学学生体质都在下降,学生超重和近视均呈上升趋势,且向低龄化发展。”让学生主动从教室、宿舍走进体育馆,真正“动”起来,依然存在诸多阻力。
以经济适宜的运动方式代替“借口”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18至29岁人群静坐时间最长,平均每天5.4小时。有八成成年人从不锻炼,其中城市为73.2%。与常锻炼的男性相比,缺乏运动的男子死亡危险高出2-3倍,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要高出3-5倍。
在健康威胁与运动现状的鲜明反差面前,巧妙避开运动场馆的局限,选择最经济最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才能让运动有效持续。
“一旦习惯性地为懒惰寻找借口,运动就很难开始,更谈不上坚持。”在健康饮食的基础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营养师赵妍将运动视作维持身体运转的健康能量。每一次运动都是对身体机能的一种调节,即使场馆受限,在适宜的天气慢跑不失为一种代替型选择。
专家表示,每次锻炼10分钟,每天累积半小时到一小时即可。比如,不坐电梯走楼梯,步行上班或坐公交时提前几站下车走到工作地点,饭后散步30分钟等,将上网看电视的时间留给运动,长期积累起来,将形成一笔不小的健康财富。
■相关链接 世界卫生组织专门制订了 《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
5-17岁的儿童青少年应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休闲时间的活动、交通往来(如步行或骑自行车)、家务劳动、玩耍、游戏或有计划的锻炼等。平时应以有氧活动为主,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强壮肌肉和骨骼的活动等。
18-64岁的成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每周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有氧活动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每周至少应有2天进行强壮肌肉的活动。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应每周完成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每周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活动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应有3天进行增强平衡能力和预防跌倒的活动。由于健康原因不能完成所建议身体活动量的老人,应在能力和条件允许范围内尽量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