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蒋兴坤 实习生 王雅淇 报道
本报济南讯“就像军备竞赛,一些先进的检查设备别的医院有,咱没有,就留不住病人!”7月27日,鲁南某县人民医院院长对记者说。
医院竞相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实质上是为吸引患者,为医院创收赢得口碑。该院长告诉记者,3.0T核磁共振成像仪和1.5T核磁共振成像仪所拍摄的影像,对于医生的诊断结论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3.0T核磁共振成像仪价格在1500万元左右,1.5T的仪器价格在700万元左右。如果在同一区域内,别的医院使用3.0T的核磁共振仪,我们也必须要上3.0T的核磁共振仪。
大型设备带来的经济利益,是院长们不断更新设备的原始动力。这位院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买一台价格在500万元的16排螺旋CT机,算上安装费等其他费用,投资超过了550万元。投资大,回报也大!平均一天30位病人,每次280元,一年半内,即可收回成本。
越高端的设备,收回成本的时间越短。有些大型设备,当年使用,当年即可收回成本。并且,我国对于大型医疗设备并没有强制淘汰的规定,收回成本后,大型设备就成了医院的“聚宝盆”,仅需要少量的耗材费用,就可以赚得惊人的利润。
在国家实施基本药物销售零加成政策后,超大型设备更加受到医院的青睐。有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我省已有9台PET-CT,其中济南5台,潍坊、烟台、淄博、青岛各1台,更让人吃惊的是,目前,我省又有7台PET-CT在等待批准。
据记者了解,PET-CT属甲类设备,每台PET-CT的价格在2000万元以上,每年运营成本达到500万元,病人每次扫描的收费标准在7000元—10000元之间。只要病源充足,一台PET-CT在1-2年之内,即可收回成本。在国家加强对药品价格管控,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后,超大型医疗设备成为医院谋求暴利的另一个“法宝”。
患者对与医疗设备的盲目崇拜,让医院对购买大型设备,少了一些后顾之忧。患者医学知识匮乏,很难理解复杂的治疗方案,但医疗设备先进与否,却可以直观感受得到。在“设备好,疗效就好”的思维下,患者更愿意相信具有大型医疗设备的机构。同一区域内,没有先进设备的医院,就没有竞争力。即使有好的大夫,患者也不可能带着自己的检查结果,穿梭于两个医院之间。面对患者流失的风险,医院也会被迫竞相购买大型设备。
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不可避免地带来过度医疗问题。山东大学一位多年从事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教授认为,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的购买途径主要有政府投资、医院融资、融资租赁等多种途径。由于政府对于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有限,医院在购买大型设备时,更多采取和投资公司合作的方式,投资公司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次数或使用时间,逐步收回成本,这导致“供给诱导需求”现象的发生。投资公司为早日收回成本,医院为赚取更多利润,均会鼓励患者使用昂贵的设备作检查,导致患者医疗费用居高不下。
虽然各级医院竞相购买大型医疗设备,但绝大部分医院仍面临着病源不足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困境。据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的一位主任介绍,在我省地市级医院中,大部分医院的大型设备使用率不高,经常采取隔天开机的方式,降低运行成本。二级医院的设备空置率比三级医院更高,许多设备成了摆设。同时,很多二级医院的设备操作人员仅在省医学影像研究所或三级甲等医院经过短暂培训后,便回到原医院“独当一面”,对机器的使用缺乏剂量控制意识,造成辐射过量,严重损害了患者健康。
按照我国2013年3月发布的《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规定》,卫生部负责全国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评估和全国配置规划管理工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申报和使用监管工作。但在大型设备的配置中,“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原标题:“院长”为啥爱买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