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健康卫生 > 健康资讯

气候变化要防青光眼 秋冬季节当心眼病缠上你

2013-11-01 15:13:00 作者: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气候变化要防青光眼 秋冬季节当心眼病缠上你天气干燥预防干眼病  “很多人知道秋季适合进补,养生,却不知道秋季也要预防眼病。张德秀最后强调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容易致盲的眼病,具有不可逆性,虽然不能根治,但可以通过及时就诊得到一定的改善。
    原标题:气候变化要防青光眼 秋冬季节当心眼病缠上你

    天气干燥预防干眼病

      “很多人知道秋季适合进补,养生,却不知道秋季也要预防眼病。”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眼科首席眼表及角膜病专家朱斌良说,一方面干燥会影响眼睛内部环境,长期用眼要预防干眼;另一方面,要预防过敏,眼睛不适要注意检查,因为秋季过敏源增多,诱发相关眼病可能性比较大;另外要预防感冒,感冒可能间接发生病毒性角膜炎。

      专家表示,应对干眼、过敏性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都重在预防,而预防又是需要坚持和细致做下去的事情,应从生活点滴中做起。干眼一般是眼睛泪液分泌不足,缺少水分,眼睛缺少水分又跟身体缺水分不开,因此预防干眼可以尽量多喝水,保证身体水分充足,但不能用饮料代替。另外,还要控制用眼节奏,避免过度用眼,保持合理用眼状态,也能预防干眼发生。

      朱斌良提醒广大市民,干眼症的防治,重在消除诱因,单纯用药一般只是作为缓解的手段。一旦患上干眼症,不要自己随意点滴眼药水,一定要对症治疗。现在在电脑族中比较流行各种滴眼露,想起来就滴两滴。一些滴眼露其实起到的是“人工泪液”的作用,但是不少滴眼露中含有防腐剂,长期使用容易影响眼睛健康,因此在使用眼药水时最好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购买使用。

      小心染上红眼病

      秋冬季节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引起红眼病,红眼病也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它的症状多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流泪、眼痛等。由于其传染性较强,如果接触了病人的眼分泌物,或与病人握手后揉眼睛、或共用毛巾等,都很容易被传染,而且该病如果不彻底治疗很容易复发。

      朱斌良介绍说,秋冬季节里,人的身体阴虚燥热,这是导致眼疾频发的重要原因。红眼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预防红眼病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还要适度保暖,秋冬季节一定要注意保暖,该添加衣服的时候添加,但也不要过度;饮食上也应该注意搭配好,适当进补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提高抵抗力,避免细菌传播。

      另外,认识红眼病的相关症状也很重要。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疼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屎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如果出现以上症状时,就应该及时上医院检查治疗。

      临床治疗上,医生多是通过患者的症状判断病因。如果是细菌引起的红眼病,眼睛多会分泌黄色脓性分泌物;如果感染了病毒,分泌物是清水或黏液状的,看起来“干净”些。一旦染病,患者无需急着打吊针消炎,因这种病属于眼睛的局部炎症,一般情况下只需滴抗病毒或消炎的眼药水即可。症状严重的可配合口服疏风清热、解毒凉血的中药,病情很快就能得到控制。

      气候变化要防青光眼

      众所周知,天气因素是诱发青光眼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首席青光眼病专家张德秀说,十月后天气骤冷骤热,白昼渐短、黑夜渐长,加之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暴饮暴食、局部或全身应用抗胆碱类药物等因素,都有可能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特别到了11―12月份,这段时间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高峰季节,应引起市民的高度重视。她提醒说,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常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或肠胃炎,不少患者自行服药或强忍着,但若能在此阶段及时诊治,可以减轻对视神经的损害,可惜大多数病人忽视了这些症状,等到医院就诊时,视神经已遭受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损害。

      张德秀最后强调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容易致盲的眼病,具有不可逆性,虽然不能根治,但可以通过及时就诊得到一定的改善。而有青光眼遗传因素的人一定要定期到医院体检,测量眼压、检查视力、眼底及视野的变化,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记者 王凡

      每到秋末冬初,医院眼科的门诊量总是远高于其它季节。专家表示,这主要是季节变化带来的不适,各种因“燥”而致的疾病乘虚而入,再加上肺火、肝火旺盛的话,就会引起干眼症、过敏症和视疲劳、眼痛、眼底出血,甚至容易导致结膜炎、青光眼。记者获悉,爱尔眼科集团2013年眼科专家全国巡诊将于今日在西安展开,记者就秋冬季节易发眼病的防治问题采访了部分专家。

      资料图片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3-11/01/c_125636054.htm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晋伟雄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