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给女儿李秋菊捐肾的52岁母亲张俊银躺在病床上。
山东省慈善总会实施的“贫困尿毒症患者亲体肾移植”慈善救助项目,至今已经开展3年,有150多名亲体肾移植贫困尿毒症患者接受了资助,每人获资助1万-3万元。据了解,夫妻之间、同胞兄弟姊妹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均可进行亲属活体肾移植,而其中母亲给子女捐肾的情形最为常见。以今年为例,千佛山医院至今共做了37例,其中24例手术为母亲向子女捐献肾源,占总量的六成多。
她们把肾捐给了亲人
“我得捐(肾)给她,捐给她以后,她就能领着孩子过好日子!”7月23日上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肾移植病房,面对记者的问候,22日刚刚给女儿李秋菊捐肾的52岁母亲张俊银躺在病床上欣慰地说。
“这是我大女儿,她家里有俩孩子,小的还不到两岁,你说我这当妈的能看着不管吗?”一脸朴实的张俊银满含温情地说,当时要给女儿捐肾的时候她没有任何顾虑,一心只想着救女儿,家里人也都很支持。
“我妻子还在重症监护室。我非常感谢我的岳母,她给了我妻子第二次生命,以后我会好好照顾她。”李秋菊的丈夫耿克战说,他们是山东单县人,在农村生活本来也不富裕,自妻子患病到现在已经8个多月了。为了给妻子治病,家里已经贷了不少款,现在做了手术,总算松了一口气。耿克战说,他非常感谢省慈善总会给了他们这个机会,让他妻子得到救助并顺利实施了手术。
“我做完手术已经一个月了,恢复得挺好,感谢慈善救助项目的救助。”在另一间病房里,来自江苏新沂市21岁的尿毒症患者马肖说,她是经朋友介绍来到千佛山医院治疗的。她母亲马翠平一个月前给她捐了肾,现在已经回老家了。
“是妻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旁边病房里,一个月前接受妻子捐肾进行肾移植手术的段芹德,同样来自山东单县,他满含深情地看着在身边陪护的妻子马新梅欣慰地说,还有三天他们就出院了。
“手术之后,他身体状况挺好,能吃能喝的,我瞧着心里也高兴。”妻子马新梅握住丈夫的手说,“只要他病能好,只要他能活下去就好,别的啥也不想了。”
“我们很感谢慈善总会,感谢这里的医生,他们救了我丈夫的命,也救了我们全家。”说到动情之处,马新梅不禁眼含热泪。
“母救子女”占六成多
在院方提供的一份2013年活体肾移植名单中,记者注意到,千佛山医院37例实施手术的病例中,母亲为儿子或女儿捐肾的为24例,比例超过六成。
“根据我们医院的临床统计,亲体肾移植手术中,主要是父母给子女。其中,尤以母亲捐肾给子女的最多,超过60%。母亲最伟大!”千佛山医院泌尿外二科主任门同义教授介绍说,另外,父亲捐肾给子女的约占13.5%,同胞兄弟姐妹之间捐肾的占10.8%,夫妻之间捐肾的占16.2%。
门同义教授说,同胞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间的“基因相配”比率最高,因而肾移植成功率最高。另外,夫妻之间尽管没有血缘关系,但由于长年共同生活,配型成功率也较高,肾移植后存活率较一般尸体供肾移植要高。
门同义教授解释说,“父亲捐肾给子女的相对要少一些,主要是受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因大部分贫困尿毒症患者来自农村,而父亲往往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身体健康需要更多的保障。在父母配型同样都合适的情况下,一般母亲会选择捐肾。”
“而同胞兄弟姐妹之间捐肾要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的患者为了对方的身体健康着想,往往拒绝接受,这也是一个因素。”门同义教授说,孩子给父母捐肾的病例少,往往也是做父母的不愿意子女为自己捐肾的缘故。
“不管怎么说,母爱无疆,母亲最伟大!”千佛山医院副院长于振海说,她经常听到捐肾给子女的母亲说,“能让孩子活着,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