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财经频道 > 山东财经

山东荒漠化土地面积超300万公顷

2013-06-17 11:03: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明天是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世界主题为“干旱和水资源短缺”,中国主题为“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在一些沿黄地区采访记者发现,引用黄河水形成的沉沙池及引黄河流、沟渠清淤形成的荒漠化沙化土地仍呈扩大趋势。

      本报济南6月16日讯 明天是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世界主题为“干旱和水资源短缺”,中国主题为“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记者从省林业部门获悉,近年来土地监测数据分析显示,我省荒漠化(含沙化)涉及的土地面积仍有300多万公顷,超过土地总面积的20%,特别是在沿黄地区。近五年,我省通过工程治理,植树造林,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荒漠化程度总体上向轻度方向发展,生态环境日趋改善。但是,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各地荒漠化土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发展和逆转现象。

      在一些沿黄地区采访记者发现,引用黄河水形成的沉沙池及引黄河流、沟渠清淤形成的荒漠化沙化土地仍呈扩大趋势。

      东阿县境内拥有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位山灌区,同时多次承担引黄济津任务,常年“沉沙输水”使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沙化土地已达七成。在东阿县姜楼镇王小楼村记者看到,大量清淤出来的沙土铺在周边村里的耕地上,已高出地面10米以上,占用该村耕地4000多亩,全村1700多口人目前正常的耕地不过100亩。68岁的村支书张道成说,土地沙化后,一刮风便尘土飞扬,村民苦不堪言。后来县里号召在沙化土地上种树,连种了10年,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他认为,虽然是水利工程临时占用,但已占了50年。村民种树主要是为了固沙,经济效益不明显。当地老百姓为引黄作出很大牺牲,而目前沉沙池每亩补偿800斤小麦,清淤占地补偿400斤小麦左右,补偿偏低。

      东阿县副县长姚炳辉告诉记者,全县有沉沙池5个,其中还耕一个,正在建设一个,由于一年一次的清淤,每年有1300万立方米流沙沉积在东阿境内,作为一种特殊的水利工程占用大量耕地形成流动沙区,涉及8个乡镇163个村15万人,20多万亩耕地。后来市县出资对部分沙区进行平整,群众开始种植棉花、大豆等,但由于土地脊薄,风沙危害大,产量低而不稳,沙区人民生活条件、生产条件不断恶化。2003年开始全县通过营造农田林网、客土改沙、灌木固沙、退耕还林等,沙区造林超过10万亩,比较有效地遏制了风沙化土地的蔓延与危害。为了提高沙区林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自2011年开始,他们开发了经济林和较适宜沙化土地种植的油用牡丹间作的立体种植模式,发展林下油用牡丹近万亩,每亩增收在6000元以上。从今年开始制定扶持政策,计划三年内再发展5万亩。

      省绿委办相关负责人孙成南介绍,东阿模式值得推广。下一步针对沿黄荒漠化和沙化情况,我省将实行沙、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全面发展,采用生物和非生物工程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模式,建设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和沙区林场,形成多功能生态经济型发展区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