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财经频道 > 山东财经

东营涌动新一轮干事创业热潮

2013-08-22 10:47: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在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俊通汽车公司,电动新能源汽车日前下线。利津县一手抓本土企业膨胀,一手抓招商引资,领导干部带头外出招商,加强与“国字号”企业的联系,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

      原标题:东营涌动新一轮干事创业热潮

      □郭鹏 报道  在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俊通汽车公司,电动新能源汽车日前下线。

      □任树海 报道  广饶县荣丰食用菌有限公司车间。

      □张林林 刘燕 报道  在位于垦利县的万达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工人正在运输轮胎半成品。

      ◆黄蓝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把大好的发展机遇摆在了东营人民面前。着眼“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东营新一届决策层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项工作以“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为总要求,全力以赴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增实力、上水平”这个根本任务和工作大局。

      新境界,新目标,新举措,新一轮干事创业热潮正在东营大地涌动。

      □ 魏东 李佐祥 贾瑞君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打造新一轮发展火车头

      “开发区正全力打造成全市新一轮发展的火车头。”东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润国说:“我们就是要围绕大项目带动,深入开展大招商、招大商。”

      记者在开发区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开发区上下“做大经济总量,打造全市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最大增长极”的决心和信心。据介绍,未来三年,开发区要新打造三个千亿级园区,一个两千亿级产业集群,三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产值过千亿元企业1家、过500亿元企业1家、过100亿元企业5家,全区工业产值超过3500亿元。

      如此大的决心和信心来自哪里?在开发区详细采访后记者发现,大项目带动,正成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新一轮经济发展火车头的重要抓手,也是开发区的决心和信心的来源。据介绍,当前开发区重点调度的项目很多,投资12亿元的华东特种电缆、投资12亿元的中航工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正在落地;现有项目如方圆集团总投资64亿元的年产100万吨多金属矿等5个项目,天信集团总投资41亿元的热轧铜板带等4个项目,华泰集团总投资20亿元的氯碱下游配套3个项目,大海金茂集团投资10亿元的6万吨再生铝箔项目,以及投资20亿元的陆宇司通铝合金轮毂、投资20亿元的沃飞裸视3D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广汽吉奥GA轿车等项目建设,正在倒排工期量化到天,挂图作战加紧调度,用最快的速度抢出最大的效益。

      转方式、调结构,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新一轮经济发展火车头的重要抓手之一。按照国家级高新区的标准,加快现有企业技术装备和产品提升,开发区组织方圆、天信、华辰重机、国瓷、合力车轮、科达、高原、新大等替代进口项目进行规划建设;全力推进国家级采油装备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的建设,吸引科技、人才等产业高端资源聚集。而随着金融、总部经济、软件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现代物流、房地产等产业的规划布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服务业提速发展、比重提高。

      张润国介绍:“优化开发结构,打造城市发展的新空间,也是开发区正在着力实施的措施之一。”近期重点推进190万平方米的府前街金融商务聚集区、2平方公里的莒州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广利河滨水生态生活区、悦来湖文化娱乐休闲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区、沂州路运河路文化商业服务区等重点城市片区建设,金融大厦二期等总投资348亿元的26个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

      东营区: 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如何形成

      “到2015年,东营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形成石油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建成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和黄河三角洲现代服务业基地。”展望东营区未来的发展愿景,市委常委、东营区委书记贾瑞霭的思路清晰而明确。

      东营区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外包、生态旅游等产业。总投资260多亿元的东营万达广场、绿城国际、红星美凯龙等大项目已经落地,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已经显露雏形。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业是东营区着力发展的重点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中,与美国斯伦贝谢等世界500强企业合作推进科瑞高端石油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为打造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东营区重要举措之一。以天东生化、宝莫生物为代表的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打造现代新兴产业基地的基础规模。

      为促进全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东营区把“抓园区、抓项目、抓企业”作为今后跨越发展的总思路。贾瑞霭介绍,抓园区,即“胜利经济开发区”立足建设高端石油装备产业基地,集中打造石油产业集群。“现代商贸园”高标准推进以万达广场、海欣盈园为主体的三期建设,打造服务业高端业态集聚区。“史口化工园区”着力引导石化企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高端生态化工基地。“农民创业园”突出承接中小企业落户发展,与六户中心城物流园区搞好结合,打造城南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占地800亩、总投资55亿元的“中国石油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集产品研发、孵化、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抓项目,主要是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调度总投资884.1亿元的141个项目,确保尽早投产达效。抓企业,实行领导干部联系帮扶企业制度,制定鼓励投资、加快产业发展、促进政银企结合的政策办法,对企业项目建设、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实行重点扶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广饶县: 三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30强

      广饶县在东营县域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龙头“的地位。对于“龙头”的涵义,广饶县委书记田和友给出了这样解释:“广饶县要争当规模总量大、发展气魄大的大龙头,综合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强龙头,发展质量好、发展水平高的好龙头。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工业总量突破5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进入全国县域经济30强、全省县域发展前列。”

      推进现有大项目、招商引进大项目,是广饶县全力突破项目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年总投资840亿元136个重点项目,全年新增投入500亿元以上。金岭集团总投资214亿元的高铁铝型材、永泰集团总投资180亿元的汽车产业工业园等重大项目,已经初见成效。

      广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装备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提高装备水平、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打造投资20亿元的轮胎试验场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使每个产业都构建一批创新载体、研发一批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加强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培育、品牌营销,使各大产业都创出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把广饶工业的区域品牌打得更响;加快企业上市,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年内计划新增上市公司2家,三年内达到10家以上。

      田和友表示,做好园区开发,是广饶县全力突破发展的举措之一。广饶经济开发区,加快产业升级,增上高端项目,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大王经济开发区,发挥“镇区一体”优势,提升配套水平,拉动资源整合,加快产业扩张,三年进入全国百强镇。广饶滨海新区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产业培育,近期形成千亿元产业园区。引导乡镇建设特色园区、培育特色产业,实现乡镇发展“三年倍增”。

      广饶县的企业家队伍建设有独到之处。在创业扶持、服务保障等方面有具体政策,培养目标瞄准“永争一流、敢想敢干、能创大业”的企业家群体。广饶县领导联系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派驻联络员,用心帮扶企业、全力支持企业,鼓励企业家放胆创业、放手发展。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 朝着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港迈进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因港设区,因此,发展港口建设,建成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港,是一切工作的首要。东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张庆华,谈起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信心百倍:“到2015年,东营港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液体化工品一次性仓储能力达到1000万方,成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设立成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积极向国家级开发区迈进。到2020年,东营港吞吐能力过亿吨,园区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建成环渤海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

      “引桥式延伸、环抱式港池”的东营港,近期要形成151个泊位。东营至旅顺客货滚装船8月底前正式通航。以打造国内最大的液体化工品特色码头为目标,提升港口层次,10-15万吨深水油码头规划编制及立项工作,20-25万吨岛式油码头建设论证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引进大型民企、央企和外企,已经形成了“大工业、大物流、大产业、大基地”的发展格局。万达集团、联合石化、万通集团、神驰石化、海科集团、大明集团等六家企业总投资430亿元的11个重点项目,中海油渤海湾1500万吨原油上岸项目、万达与中石化合作的26万吨丙烯腈项目、大唐东营电厂项目,以及齐鲁石化东营港工业园项目近期先后陆续落地。韩国GS集团芳烃项目、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公司氯乙酸项目、德国巴斯夫公司催化剂项目、澳大利亚海底管线等项目,以及德国拜耳、德国默克、德国德固赛、泰国国家石油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韩国SK等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在具体落实或洽谈当中。

      张庆华介绍:“年内建成投用30公里的公共管廊带,实现码头、库区、企业全管道全封闭连通。园区公共气体、集中供热、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省级质检中心、环境监测中心、应急监管平台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到2015年,东营港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园区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届时,一个现代化的滨海新城区雏形,将以一种惊艳的姿态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河口区: 发挥港口新优势 谋划发展新格局

      “港兴则河口兴”,如今在河口区上下已经形成了共识。围绕“把东营港建成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液体化工码头”这一目标,河口区全力支持东营港建设,开展实施了一系列动作:建设疏港公路,做好疏港铁路、环渤海高等级公路的前期准备,打通连接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的快捷通道。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和山东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国家级开发区。

      河口区坚持以增量优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今年实施总投资540亿元的55个重点项目,以项目的大攻坚实现量的跨越、质的提升。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头号工程,年内预计引进外来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以上。随着中海油500万吨炼化改扩建、富海石化20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等重大项目相继投产,年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澳亚牧场、印尼佳发等龙头项目陆续实施,总投资65.6亿元的百万亩高效生态渔业区,2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投资23.2亿元的8个传统服务业项目,以及槐树林温泉旅游区、汽车营地、跑马场、摄影创作基地等高端旅游项目,业已进入规划实施阶段。

      河口区委书记聂建军介绍,为顺利实现河口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发展目标,河口区今年将重点开展“三个活动”。一是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解决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行动不快、标准不高、执行不力、作风不实等突出问题。二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基层一线吃透情况,找准问题,认真抓好整改落实。三是坚持把“机关效能提升”行动作为支撑河口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聂建军表示,通过以上活动,将重点解决“三个瓶颈“。一是用地方面,用足用活上级土地政策,积极推进未利用地开发,搞好大规模连片土地储备,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保障。二是融资方面,深化政银企合作,积极引进培育各类金融机构,扶持引导骨干企业上市融资,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人才方面,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高端人才;重视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企业家培训、激励政策,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垦利县: 两年跨入全省县域“第一方阵”

      干事创业,垦利县有自己的定位。县委书记韩利学介绍说:垦利县的定位,就是“打造主城区重要增长极和发展新空间”,总要求就是“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力争用两年时间,跨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第一方阵。

      推进重点项目,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垦利县把“打造重要增长极”的目标落脚到“一城一带三区”建设上。一城就是现代化黄河口生态新城,年内总投资102.3亿元的34项城建项目开工建设,奥特莱斯商业街、城市综合体等项目10月份落地。总投资31.4亿元的新型城镇化项目,年内新建14处农村社区。一带就是沿黄生态产业带,总投资20亿元建设黄河口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园等8处农业园区,黄河人家国际旅游度假区、天宁寺文化旅游区、黄河口滨海休闲观光、温泉度假等项目,也将成为垦利经济新的增长点。三区是指东部海洋产业区、中部新型工业区、西部现代服务区。景明水产品加工、总投资8.6亿元的海跃水产品加工、禹龙海水淡化、宜庄小区、怡海家园等项目、胜通PET光学膜、骏马石油装备等总投资272.6亿元的65个工业项目、中凯汽车后市场配套产业园、万坤国际建材博览城等总投资73.5亿元的26个服务业项目,部分投产和陆续建成投产。

      垦利县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实施“双轮”驱动,推进工业企业“二次创业”。总投资145亿元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和总投资31亿元的新兴产业项目的建成,将使垦利县年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总投资94亿元的31个服务业项目的建成,将使垦利县年内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0亿元。以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为重点的土地有序流转,将极大提高垦利县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垦利县把创新招商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县级领导干部牵头,组建专门队伍,各单位除1名副职主持工作外,其他领导全部外出招商,各镇街每年至少引进1个10亿元以上大项目。县里出台新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把招商成效作为评先树优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垦利县整合每年30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重点帮扶主业强、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和后劲足、潜力大的小微企业。预计下半年,5家骨干企业各新上1个过10亿元的大项目,重点扶持的成长性企业各新上1个过5亿元项目。

      利津县: 小县也有大作为

      毋庸讳言,利津县的经济发展,在东营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利津县委书记杜振波谈到利津县的发展,切中肯綮:利津县要坚定“争先进位、跨越崛起”这一目标,以2012年为基数,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小县也有大作为”。

      利津县正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筛选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今年已经铺开的68项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近450亿元,预计年内完成200多亿元。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南部高端产业发展极、北部蓝色经济增长极、中部经济隆起带“两极一带”发展格局。对“庸懒散奢”、“强装强卸”等问题,利津县加大治理力度,开展集中评议中层干部活动,把全县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中心办理,努力打造更为优良的营商环境。

      利津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新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仓储物流业,推进铁路物流园区建设。

      利津县一手抓本土企业膨胀,一手抓招商引资,领导干部带头外出招商,加强与“国字号”企业的联系,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与齐鲁股权托管中心合作,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杜振波表示:“力争到2015年,利津县在齐鲁股权托管中心挂牌融资的企业达到15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其中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企业1家、过100亿元的4家、过50亿元的10家。”

初审编辑:张蕾
责任编辑:成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