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梦,每个人一生都在演绎不同的故事。很多时候,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汇聚起来,正是党和政府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菏泽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科学赶超、后来居上”的战略目标,这是一个真切而美好的菏泽梦。在追梦、圆梦的路上,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见证着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菏泽故事。 总有一些故事让我们内心澎湃,总有一些故事让我们充满力量。 即日起,大众网菏泽频道推出“中国梦·菏泽故事”专题,用平实、鲜活的报道记录菏泽赶超之路,记录普通群众追梦路上的执着与奋斗,记录群众身边平凡的感动、人性的光辉。 在这里,读懂菏泽。菏泽故事,敬请关注。
来“粮局早餐”吃饭的人络绎不绝
员工刘春环在端已经熟了的“烫面包”下锅
一位顾客自己在找零
几位顾客等着买“烫面包”
大众网菏泽8月9日讯(见习记者 付梦书)在巨野县汽车站北180米路东,有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早餐点,每次收钱找零都是“自助式”的,而18年来只出现过一次少钱的情况。说起这个早餐点,勤快、干净、服务好是周边群众有口皆碑的;而说起“自助找零”,用一位在这儿吃了6年早餐的老顾客的话说——因为“信任”。
下岗后自谋职业生意火爆:在这儿吃饭让人踏实
这家名叫“粮局早餐”的早餐店共有7名员工,其中55岁的朱凤敏和46岁的刘春环是原巨野县粮食系统的下岗职工,另外5名工作人员是她们两个招来的员工。
“1997年,企业效益不行,职工们就开始重新自谋职业。”朱凤敏说,在单位的支持下,他们利用原单位的3间临街门面房,十几人合伙开起了这家早餐店,但是后来一些合伙人因为工作累、离家远等原因陆续离开了,老员工只剩下了她和刘春环,后来随着生意变得火爆,她们又招来五名员工。
“18年来,俺们每天凌晨2点多钟就起床,4点就有人来店里吃早餐,一直经营到上午10点多。”朱凤敏告诉告诉大众网记者,虽然很累,但是能够得到顾客的欢迎,她们很开心。
“在这里吃的放心,她们自己也吃她们店里的包子。”出租车司机吴修山说,他跑出租很少在家里吃饭,早晨几乎都是在“粮局早餐”吃饭。“店老板很勤快,服务态度也很好。”此外,吴修山说,在这儿吃饭很踏实,“经常遇到老板去市场上买新鲜肉,尤其是夏天,东西新鲜更重要。”
18年付钱找零全自助:一切源于“信任”
“早餐店刚开业不久,我们就发现一边从事面食加工,一边收钱找钱很不卫生。”朱凤霞说,她和其他员工商议,她们的早餐铺也可以像公交车一样让顾客自己付钱、自找零钱。
她的提议很快得到大伙的一致同意,而这也得到了顾客们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这里吃早餐。18年来,店里的生意长盛不衰,天天红火,都是顾客自己交钱、自找零钱。
经常在该店吃早餐的回钦民告诉大众网记者,他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这个早餐店吃饭两三次,已经连续6年了,“自找零钱不但比一般的早餐店卫生,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种被信任的感觉。”回钦民说,“这种感觉很舒服,她信任我们,我们也信任她,所以大家都很自觉地付钱找零。”
员工刘春环说,正是因为这份信任,基本没有顾客少给钱,这么多年只出现过一次。反而在店里吃饭的顾客时常有丢手机、钥匙、雨伞、手包的。刘春环说:“只要是丢在我们店里的任何东西,顾客一准都能找到,所以来这吃饭的大多是回头客,大家图的就是一个信任和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