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聂冬梅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菏泽报道
12月7日,菏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发布会第八场,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有关工作情况。
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市,黄河流域是菏泽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沿黄河和黄河故道有国家湿地公园3处(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单县浮龙湖国家湿地公园)、4A级景区6家(曹州牡丹园、孙膑旅游城、水浒好汉城、单县浮龙湖生态旅游区、单县科技馆、幵山公园),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单县浮龙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沿黄河现行河道分布着牡丹传说、尧的传说、庄子传说等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孙膑传说、三皇舞、粮画等省级非遗项目47项;各级文保单位95处,已知文物点394处。黄河故道东西长145公里,分布有曹县柳编、曹县江米人、鲁西南鼓吹乐、山东落子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曹县木雕、伊尹传说、山东渔鼓等省级非遗项目21项,各级文保单位80处。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统筹沿黄文旅资源,以打造国家黄河文化旅游带重要节点城市为目标,推出系列举措,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抓好统筹谋划,完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体系
菏泽坚持把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贯穿于文化旅游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着力构建市县一体、内外联动的工作体系。一方面,组织领导体系持续健全。成立了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15个市直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班,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菏泽段建设为总抓手,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专班运行两年以来,每年召开工作会议、印发工作要点,每月调度重点任务进展。在市工作专班的指导下,10个县区均成立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或专班,形成了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政策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市人大颁布施行《菏泽市旅游促进条例》,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写入其中,为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地方性法规保障;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菏泽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方案》,将黄河作为全市六大品牌资源之一,重点开发利用和宣传推介。市政府印发《菏泽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1—2030年)》对今后十年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提出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抓好黄河主题文艺创作,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近年来,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聚焦黄河文化时代主题,加强黄河主题艺术创作的扶持,推出一批黄河主题文艺作品,讲述菏泽黄河故事。一是发挥戏曲大市优势,策划创排了一批反映黄河沿岸人民生活和奋斗的优秀戏曲作品。小戏《公鸡过寿》获政府群众艺术最高奖“群星奖”,枣梆《草根大师》《巾帼云天》、大平调《懒汉豆腐》、山东梆子《黄河滩·老槐树》等一批黄河题材大戏登上舞台,参加省内外展演,生动反映了菏泽人民爱河、护河的动人故事。二是深化文化领域合作,推进黄河文化交流传播。联合开封、东营、洛阳、泰安等8地市美术馆,牵头发起成立黄河流域地市美术馆联盟,签订战略合作伙伴书,共同启动黄河流域文化艺术综合发展工作,联合对黄河流域文化、历史、社会风情等元素进行共同考察与研究,促进美术馆行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在这一联盟工作机制下,已连续两年开展美术作品巡展。三是繁荣群众艺术创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结合“一村一年一场戏”“五个大家”“小戏小剧展演展示”等文化惠民活动,创作了《黄河情缘》《黄河之恋》《黄河滩相亲》《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等群众性艺术作品,推出了剪纸作品《黄河情》等民间艺术作品,使群众在惠民活动中接受黄河文化熏陶。其中,剪纸《黄河情》还荣获了“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一国家级民间艺术大奖。
抓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守护好黄河文化根脉
近年来,菏泽文化和旅游系统统筹推进整体性、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不断提升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力、展示水平和传承活力。文物方面。开展了黄河流域文物资源普查,建立了黄河流域文物资源数据库。推动市政府与山东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校地共建“鲁西南堌堆文化研究中心”“山东大学菏泽考古教学与科研基地”,目前,鲁西南堌堆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青邱堌堆、冤句故城、单县李堌堆、成武高堌堆考古勘探项目完成结项。提升革命文物保护传承水平,统筹抗战、冀鲁豫边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等黄河沿线的红色资源,打造了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赵登禹纪念馆、鲁西南战役指挥部纪念馆等系列革命纪念场馆、纪念地,推动红色旅游发展。非遗方面。以菏泽全域为界限,推动国家级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市现有人类非遗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项目32项、112项、345项、1003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传承人22位、73位、420位、1156位,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一直居全省第一位。非遗对乡村振兴赋能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培育了市级非遗工坊共计48家,县级非遗工坊共计105家,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非遗工坊直接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
抓好文旅深度融合,提升沿黄文旅产业发展水平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和黄河故道精品旅游带。一是加快黄河类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单县浮龙湖文旅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郓城县黄河流域宋江湖生态旅游区、浮龙湖野生动物欢乐世界、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3个项目入选省重大实施类项目名单,东明黄河特色村落保护展示项目、鄄城县市民中心项目等17个文旅项目入选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名单。二是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制定文化体验廊道旅游线路30条,推出“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游牡丹之都花样菏泽”主题旅游线路10条,打造“行走黄河·品鉴菏泽”等研学线路5条,牡丹区黄河国家风景道、鄄城县黄河风景道进入“2023黄河国家风景道(山东)典型段拟入选名单”。三是培育壮大新型旅游业态。加强黄河文化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拓展黄河文旅发展空间,近年来,在沿黄县区打造了省级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县(郓城县)、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郓城水浒好汉城文化产业园)、省级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试点区(郓城县水浒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郓城水浒好汉城武术基地)、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中国鲁锦博物馆)各1处,省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郓城水浒好汉城文化产业园、老城曹州休闲街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鄄城鲁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郓城煌韵民族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各2处,东明玉皇新村、鄄城葵堌堆村等13个沿黄村庄被评为省级景区化村庄。四是擦亮黄河主题文旅品牌。突出黄河文化内容,创新举办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高规格召开菏泽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广邀省内外沿黄地市有关负责人与会,共话交流合作。结合市委宣传部,以黄河大集为统领,举办年货大集、踏青游园等系列活动,集中展示和推介了一批优质黄河类文化旅游资源。
下一步,菏泽将坚持扛牢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重大政治责任,在推进黄河题材艺术创作、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黄河文旅产业发展、黄河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下功夫、创新绩,为全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初审编辑:聂冬梅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