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马拉松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记者 张芳 通讯员 吕鸿鹏 菏泽报道
“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也是第一次学习剪纸。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中国春节的知识。”印度尼西亚姑娘林佩玲显得非常兴奋。
林佩玲从小就很喜欢中国,目前是菏泽学院的一名留学生。蛇年春节,她和同校的几位留学生一起,在老师们的陪伴下,走进牡丹书画院,沉浸式体验中国非遗,感受浓浓的年味。
“没想到一把剪刀和一张红纸就能创造出各色各样的图案和文字,中国传统文化真有意思。”林佩玲惊叹于剪纸艺术的精巧多元,跟着老师切切实实体验了一下剪纸艺术。她稍加指导就能上手,不一会儿就剪出满含春节氛围的中国结图案。这位心灵手巧的女孩是第三代华裔,对中国文化有天然的亲切感。林佩玲说:“透过剪纸,我看到了扎根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底蕴,更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希望把中国剪纸文化介绍给我的印度尼西亚朋友。”
剪纸、面塑、书法、国画等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曹州书画院,栩栩如生的面人、精巧绝伦的剪纸、色彩艳丽的国画牡丹……深深吸引着留学生们。
在面塑区,惟妙惟肖的孙悟空、猪八戒等面塑让留学生们驻足欣赏。尤其是精心雕刻的牡丹面塑,让他们忍不住发出赞叹声。留学生们当场“拜师学艺”,亲身体验了面塑文化的乐趣。
“我想用毛笔写春联!”在书画区,塔吉克斯坦的约瑟夫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蘸墨挥毫,书写“春”“福”等字。尽管初次接触毛笔,笔法稍显稚嫩,但他认真专注的神情令人动容。同伴们也被现场气氛感染,写下一句句祝福语。一撇一捺间,他们感受到了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个笔触都包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期望。随后,留学生们还体验了写意牡丹画团扇的绘制,对非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世界级“非遗”版春节。在全球化浪潮中,春节不再只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世界共同欣赏的文化盛宴。为让学校留学生感受中国传统年味习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菏泽学院已经联合地方各单位开展了多次民俗文化体验活动。1月9日,该校留学生走进大剧院,观看菏泽迎新春戏曲精品展演,体验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1月20日,留学生们来到鲁西新区马岭岗镇穆李村的曹州面塑艺术馆,体验曹州面塑和钩织等非遗体验项目。
留学生宋春美对类似活动总是兴致勃勃。她来自摩洛哥,这是她在菏泽过的第一个春节。“在来中国之前,我就听说过中国春节。但真正来到这里,置身于浓浓的节日氛围中,还是感觉非常震撼。品美食、赏花灯,特别热闹;学校老师还给我们发放了水饺,带我们张贴了对联,我感到很温暖。”
谈到对菏泽的印象,宋美春表示:“这里的人们都非常喜欢牡丹,校园里和街头巷尾都充满了牡丹的元素;菏泽有很多美食,比如羊肉汤,我特别喜欢;菏泽人非常友善、好客。”同时,她也非常喜欢菏泽学院和学校的老师同学,“他们不仅专业,还总是耐心地为我们提供各种帮助,我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都很丰富。”宋春美的家人也从她的见闻中,了解了中国的文化。“期待带着我的家人和朋友来到菏泽,体验春节文化习俗,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这个充满魅力的东方国家。”
初审编辑:马拉松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