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牡丹文化滋养学子心灵 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创新开设牡丹校本课程

2025-04-20 14:1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沈甲亮

  大众网记者 沈甲亮 菏泽报道

  “同学们,我们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菏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你们去过菏泽的哪个牡丹园?你们最喜欢什么颜色的牡丹?”在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一年级的牡丹文化课堂上,老师通过视频向同学们讲解菏泽牡丹知识。

  同样,在实践区域,学生们正用色粉绘制牡丹,绚丽的色彩在纸上绽放。“我喜欢用粉色和红色搭配,让牡丹看起来更娇艳!”一位学生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另外的教室里,孩子们正在制作掐丝牡丹。“先沿着画好的牡丹轮廓,把铜丝粘稳,手指要轻,力道要匀……”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老师正俯身指导学生们制作掐丝牡丹画。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一卷卷金灿灿的铜丝泛着柔和的光泽,孩子们屏息凝神,用镊子将细如发丝的铜丝沿着牡丹纹样一点点弯曲定型。

  不仅仅认识牡丹、制作牡丹,在六年级的班级里,学生们诵读牡丹诗词,声情并茂地演绎“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经典诗句;在互动环节,他们化身“小小讲解员”,分享自己搜集的牡丹传说和趣闻,课堂气氛热烈而活泼。

  为深入传承牡丹文化,培育学生文化自信,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立足"中国牡丹之都"地域特色,创新研发“牡丹花香润童年”校本课程体系,将牡丹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开创了特色育人新模式。

  据了解,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构建了“文化课程+技艺课程+研学课程”三位一体的牡丹课程体系。文化课程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分年级设置“初识牡丹”“牡丹诗词”“牡丹产业”等六大主题;技艺课程开设掐丝牡丹、国画牡丹、剪纸牡丹等特色实践课,特别是创新引入西方色粉画技法开发的“色粉牡丹”课程,实现了中西艺术的美妙融合;研学课程则依托本地资源,打造了四条主题研学路线,让学生走出校园,实地感受牡丹文化的深厚底蕴。

  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赵晨光介绍,学校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将牡丹元素融入语文、历史、美术、科学等多学科教学。通过诵读牡丹诗词、讲述牡丹传说、创作牡丹艺术作品等形式,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全面了解牡丹的自然特性与文化内涵。

  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充分利用地域文化优势,历时多年研发牡丹特色课程,形成了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成为区域特色教育的典范。课程实施以来,学生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牡丹知识,更在艺术创作、文学表达、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通过参与牡丹主题的各类活动,学生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明显提升,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赵晨光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牡丹校本课程建设,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让牡丹文化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重要养分,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好少年作出更大贡献。

初审编辑:沈甲亮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