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志宁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记者 赵晨光 菏泽报道
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学子,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逆袭”的真正含义。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研究生,最终成功进入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当代青年追求卓越的生动写照,他就是生长在鲁西南菏泽大地上的鲁浩。2025年,鲁浩已完成博士后学业,回到菏泽,他说要奉献自己的力量建设家乡。
热爱实验奠定科研根基
2011年,鲁浩以1分之差从985高校滑档至211高校华中农业大学。虽然滑档,好在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没有变,仍是生物方向专业。
为什么是生物方向的专业,鲁浩说是因为热爱。
“我从小就喜欢做实验,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带着洋葱片跟父亲去医院上班,用显微镜看了洋葱的细胞,发现细胞呈现块状,自此便像是打开了通向神奇的微观世界的大门,对于实验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鲁浩说,因为热爱,所以喜欢。在大学报考专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物方向的专业。
有机化学是鲁浩本科期间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他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因为该课程是直接在实验室上课,每个小组都配有一台仪器,让每个人都有了上手操作的机会。“每次做实验都会觉得很新鲜,可以让我更容易理解枯燥的公式。”鲁浩说。
历时3年发明易降解防腐剂
伴随着本科期间实验越做越多,鲁浩对实验的兴趣愈加浓厚。于是,鲁浩决定在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华中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这期间,他常常在实验室里工作到深夜,反复验证实验数据,精益求精。正是这种严谨的科研态度,让他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鲁浩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很多食品中含有防腐剂,食用后不易消化,会伴随大便排出体外。因为化学合成的防腐剂不容易降解,会残留在水源、土壤等,进而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利用所学知识保护环境,鲁浩历时3年,经过近200次实验研究,经历多次实验失败、数据异常等,最终打败了科研路上的“拦路虎”,发明了抗菌肽。
“这是一种生物性质的防腐剂,能在保持防腐功能的同时,在自然环境中容易降解。”鲁浩介绍,他把研发出来的抗菌肽命名为L1,L是取自姓氏鲁的第一个拼音,1是代表第一项发明。
迈进清华攀登学术高峰
在华中农业大学期间,鲁浩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为他赢得了学术界的认可,更为他叩开了清华大学博士后的大门。
2023年9月,鲁浩迈入向往已久的清华大学校门,进入生命科学学院制药方向深造。在清华园里,他接触到了国际前沿的研究课题和先进的实验设备。面对新的挑战,他保持着华农人踏实肯干的作风,在实验室里常常工作到凌晨。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创新性的思考,他在L1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出了效果更好、成本更低的多条活性肽。据了解,该活性肽已经被生物公司买断,产生了上百万元的经济效益。
目前,鲁浩已经发表国际SCI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5项。
然而,在攀登学术高峰的同时,他始终没有忘记对家乡的思念。“在外漂泊十多年后,一直很牵挂家乡的发展。在清华大学深造后,我决定回到菏泽,用所学知识建设家乡,推动家乡发展。”鲁浩说,他打算多走访菏泽当地的生物企业,听取发展需求和发展停滞的实际问题,用自身所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受益于菏泽市《校地人才合作协议》的签订,家乡将对鲁浩给予更多的政策性补贴,这也必将推动鲁浩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初审编辑:王志宁
责任编辑:刘进
在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上,李方慧和杨文龙两个名字迅速走红,这两位菏泽输送的年轻的运动员,在短短3天内,夺得两项冠军。[详细]
2月8日,哈尔滨亚冬会雪上项目在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场开赛。在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比拼中,中国队选手李方慧夺得冠军,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亚冬会获得的首枚金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