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多维发力构筑屏障

2025-04-24 10:53: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周琛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菏泽报道

  4月23日,菏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有关情况,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新闻出版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市检察院、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主要或相关负责人参加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据介绍,2024年,菏泽市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营商环境提级为轴心,牢牢抓住知识产权转移转化重点,不断筑牢知识产权源头保护根基,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全力推动产业突破,培育新质生产力,为菏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知识产权动能。

  聚力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成果斐然

  据悉,2024年,全市国内专利授权7737件,同比增长20.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97件,同比增长1.46%;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008件,同比增长7.7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71件,较2023年底提高0.45件;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712件,同比增长13.53%。全市PCT国际专利申请8件,同比增长14.3%。全市专利权质押登记贷款154件,质押融资金额17.75亿元,落实专利质押融资贴息惠企政策,42家贷款企业获得贷款贴息资金240余万元,有效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在商标、地标方面,2024年,全市商标申请量20139件,商标注册量13933件,有效商标注册量132139件,有效注册量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10%;驰名商标有效量1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效注册量60件,居全省第5位,专用标志用标率达65%;地理标志产品有效注册量6件,居全省第4位,专用标志用标率达100%;办理地理标志农产品向地理标志产品转化9件。

  2024年,菏泽市构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及民间艺术家协会、分会、企业(民间艺人)版权服务网点192个,形成30分钟版权服务圈。全年登记版权作品7.56万件,其中民间文艺领域申请登记的版权作品1.1万余件。先后挂牌成立2个非遗保护和版权交易中心,1个版证通服装版权认证与交易平台,开发曹县汉服APP。目前,已入驻上下游企业1200余家,免费确权5200余款原创作品,原创设计稿交易量1000余件。

  推动知识产权运用,加速转化强化效能

  菏泽市坚持全面盘点、分类施策,指导驻菏高校院所完成489件存量专利盘点,盘点入库率达到100%,高效完成存量盘点任务;组织企业注册登陆专利盘活系统,全市1758家企业参评,位列全省第3位。2024年,菏泽市企业接受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次数428次,同比增长355.32%,山东省区域定向专利许可试点签约仪式在菏泽市定陶区举行;完成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118件,探索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预审评估工作,认定专利密集型产品14件,产值达11.8亿元,同比增长436.4%,接受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密集型产品认定数量远远超出全国平均增长水平。2024年评选出菏泽市专利奖一等奖、二等奖项各10项,优秀发明人奖15人。

  过去一年,菏泽市积极实施高价值专利奖补激励机制,发放高价值专利培育奖补资金130余万元。3家省级专利导航获批,持续推进专利导航项目实施,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效融合。鼓励引导创新主体借助保护中心专利申请快速预审通道,全市提交专利快速预审申请473件,预审通过236件,获得专利授权191件。加强专利、商标源头整治,核查非正常专利申请线索987条,主动撤回率达86.16%,有效规制了非正常专利申请和恶意商标注册行为。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多维发力构筑屏障

  行政保护效能不断提升。菏泽市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积极组织开展“蓝天”“铁拳”“剑网”“绿色低碳知识产权”等专项行动,查处商标、专利行政违法案件164件,地理标志案件3件,版权侵权案件16件,办理电商案件304件,处理专利、商标纠纷人民调解案件270余件。健全涉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机制,为10家涉外企业开展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工作。全面推行菏泽市省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建设成果,指导成武、巨野有序开展国家级县域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试点工作,2024年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12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调解案件14件。

  司法保护力度持续增强。2024年,全市法院系统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2086件,同比增长5.03%,审结2114件,同比增长6.07%。其中,新收专利案件145件,商标案件650件,著作权案件1106件,其他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61件;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二审案件商标案件46件,著作权案件19件。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68件113人,追赃挽损300余万元,提出检察意见8件,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监督案件2件,公益诉讼案件15件。市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昆仑2024”等专项行动,共侦办侵犯知识产权领域刑事案件3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3人,其中,2起案件获公安部贺电表彰。

  协同保护形式更加多元。依据《菏泽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衔接合作框架协议》,不断深化与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等9部门协同合作。与福建省漳州市等18省48家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7家中级人民法院、2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建“益企维”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积极参加晋冀鲁豫四省和淮海经济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会议,参与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在线索通报、线上交流、证据移交、案件协查、联合办案及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强化“智保护”支撑,建立知识产权专家库、技术调查官、知识产权志愿者三支专业支撑队伍,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智库体系。

  涉外保护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与协助机制,支持开展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继续扩大菏泽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在美国、韩国2个工作站作用,帮助全市更多涉外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监测及预警、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维权援助、涉外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以及培训等业务深度合作。

  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护航监管有力

  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印发《菏泽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修订完善了《菏泽市知识产权(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菏泽市专利奖励办法》,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市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推动开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县区创建,菏泽单县获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

  推进知识产权监管指导工作。配合菏泽市人大对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工作,对相关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工作座谈会。完成了市人大建议和市政府提案办理工作,按照办理要求,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了座谈和听取了办理意见,并以文件和线上形式做了答复。

  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健全体系提升质量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不断完善。菏泽学院成为全市首批备案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提升创新主体获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便捷度。菏泽医药健康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建成,引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全面创新的支持作用更加凸显。设立14家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对接高端创新人才及团队7次,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在全市律师事务所新设立10家菏泽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工作站,全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工作站已达60余家,全市知识产权咨询、维权等服务实现全覆盖。

  知识产权服务质量逐年提升。国家级曹县(演出服装和林产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通过国家局验收并正式运行,相关产业外观设计预审数量、质量全面提升,快速维权服务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商标业务菏泽受理窗口和济南专利代办处菏泽工作站共办理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业务705余件,较上年增长200%。发挥菏泽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共享全市各类知识产权数据、信息,实现知识产权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惠及更多的市场主体。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渠道多样。开展“助企远航”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齐鲁行行动,为企业海外发展保驾护航。开展“助企攀登”审查员齐鲁行行动,2家企业获批审查员实践点,邀请审协天津中心开展入企指导、调研,对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业务培训。开展“知才兴鲁”知识产权精准服务高端创新人才工作,设立14个知识产权服务站点,高标准打造“知才兴鲁”工作品牌。

  厚植知识产权文化,多元培育夯实根基

  菏泽以“3·15”和“4·26”、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法规政策。宣传周期间,菏泽市组织召开了全市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采取集中宣传、新闻发布会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全面展开宣传,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和市检察院分别发布菏泽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典型案例,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方式充分报道全市知识产权的重点会议、重大活动、重要举措,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五进”活动,统一组织了一次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全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提升。市、县区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41次,全市党员干部、知识产权执法人员、优势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员等各级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全面提升了知识产权管理服务能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菏泽市积极参与国家局、省局组织的各级各类知识产权培训班,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国家和省知识产权局执法培训、资格考试和山东省市监法律法规竞赛,同时又加强自身学习或通过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i智库学园等网上学习。在全市建立知识产权专家库,印发《菏泽市市场监管系统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选聘第三批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菏泽市制定相关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将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培养考核,激励办案人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办案质量。

  菏泽市持续加大菏泽市知识产权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知识产权资金支持,形成项目闭环式管理,严格落实《菏泽市知识产权(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益。2024年全市在从严从紧控制财政支出的情况下,市财政共拿出150万元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同时,获得省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综合奖补资金92.4万元,合理规划使用每一笔资金,确保资金依法依规高效利用。

初审编辑:王志宁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