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汽车频道 > 菏泽车市新闻

新能源遇困 甲醇或成现实新方向

2013-03-02 15:34: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在电动车遭遇发展困境、自主品牌在混合动力技术上尚有欠缺的情况下,以甲醇为代表的替代燃料技术正在逐步得到行业的关注。尽管这一技术早有应用,但是从去年开始才渐渐进入主流视野。

          在电动车遭遇发展困境、自主品牌在混合动力技术上尚有欠缺的情况下,以甲醇为代表的替代燃料技术正在逐步得到行业的关注。尽管这一技术早有应用,但是从去年开始才渐渐进入主流视野。

      据了解,工信部在2012年开始在山西、陕西、上海开始了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目前这些地方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事实上,我国甲醇资源相比其他资源相对丰富,另外其节能效果也逐步得到认可,在新能源无法取得根本进步的时候,采用替代燃料不失为一个易实施、见效快的方法。

      节能效果明显

      资料显示,在汽车上使用甲醇,可以提高燃料的辛烷值,增加氧含量,使汽车缸内燃烧更完全,可以降低尾气害物的排放

      在实际应用中,甲醇的优势也已经显现出来。根据上海30辆甲醇燃料出租车近一年的试点统计数据显示,这30辆甲醇汽车累计行驶77万多公里,消耗燃料甲醇77.1吨。与93号汽油相比,即使按政府已给燃油补贴后的油价计算,每天行驶350至400公里,可节省80到100元。据了解,现在这一出租车队正在酝酿进一步扩大试点规模。

      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更是早在10年前就出现了从事甲醇汽车改装和甲醇燃料研制的企业,山西省新能源汽车领导组办公室此前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末山西省内已拥有M85至M100甲醇化改造的出租车和私家车1.47万辆,80辆甲醇城际公交车已经投入实际运营,甲醇燃料共替代汽油29.4万吨。山西省成为我国高比例甲醇汽油的试点省份之一。

      陕西也开始进一步扩大试点的力度,不久前陕西省发改委表示,4月1日起,陕西省将在已有销售基础的西安、宝鸡、汉中三市开展M25甲醇汽油的试点,为期半年。M25甲醇汽油即含25%甲醇的汽油,此前陕西推广的是M15,此次试点将进一步扩大甲醇的比例。

      正是甲醇燃料汽车的节能效果让这些试点省市乐于推进,对于出租车以及公交车等其优势更为明显。

      资源相对丰富

      甲醇可从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中提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石油相对短缺、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来说,甲醇的产量不可小觑。

      以陕西省为例,据介绍,陕西省已成为甲醇生产大省,每年甲醇产能600万吨,规划在“十二五”末,陕西省甲醇产能将达到2000万吨。对于煤炭大省山西来说,其未来的潜力更是十分巨大。

      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应用甲醇汽车,有的已达到较大规模的推广, 甲醇汽车的地位日益提升。

      同时,其技术并不复杂,据专家介绍:“普通汽车要改装成甲醇汽车,需要在汽车喷油嘴和原车电脑之间加装一个多燃料发动机智能控制系统,把多燃料发动机智能控制系统串联在整个系统中,起到调节喷油量的作用,这样就能改变原车的运行参数,使汽油发动机能够燃烧甲醇燃料。”

      安装这样一套装置价格约1600元,与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相比改装费用低。这样的优势使得甲醇汽车更具备大规模推广的现实可操作性。

      应获政府补贴

      有关专家表示,在国家新能源项目中,甲醇燃料并不算主流,即便工信部对此有试点项目的扶持政策,也远远不及混合动力和电动车的支持力度大,而这正是决定新能源项目前景的关键,国内鲜有成功的商业化案例正是最好的证明。

      在我国,天然气、甲醇等车型,在四川、山西等区域市场,已经得到一定的普及和认可,也主要取决于当地特殊的能源供给结构。包括吉利、力帆等汽车,都不同程度致力于区域性天然气、甲醇等新能源汽车的供给。但对比当下大红大紫电动车,甲醇汽车低调多了,很少被关注。不过从理性市场角度讲,基于相对成熟的技术,或许它们更值得关注,更应当率先得到政府的补贴。

      不过,甲醇作为替代燃料也并非十全十美,专家表示:“从煤中提炼甲醇,需要大量的水,其比例通常是一个单位的煤,要配上近二十个单位的水,才能提炼一个单位的甲醇,这对于山西这样缺水的地区可是不小的挑战。另外,甲醇燃料还缺乏与汽油机相关的标准,能达到国几排放目前还是未知数。”

      这些问题导致现在甲醇汽车标准还未完善,目前市场鱼龙混杂,对今后甲醇汽车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要想大规模推广甲醇汽车,应当率先解决标准问题,并且探讨出一条适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的途径。

     

      (责任编辑:杨曼)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