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汽车频道 > 菏泽车市新闻

小学生建议让公车挂红色牌照 以防公车私用

2013-03-04 18:17: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昨天,《河南商报》以《政府应公开公车数量和开支》为题报道了公车治理的现状,引发读者强烈关注。最早提出“三公消费”概念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公车问题愈发严重,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干部对公车腐败的影响认识不足,没有把公车问题提升到“特权腐败”的高度来看。

           这招能治住车轮上的腐败吗?还有别的招吗?

      其实招数还有很多 小学生能想到,政府部门当然也能想到,就看是否能做到

      昨天,《河南商报》以《政府应公开公车数量和开支》为题报道了公车治理的现状,引发读者强烈关注。最早提出“三公消费”概念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公车问题愈发严重,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干部对公车腐败的影响认识不足,没有把公车问题提升到“特权腐败”的高度来看。

      他认为,公车改革其实是一场价值理念革命,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取消公车”是最终方向,不能动摇。

      调查

      A

      公车为何难治理?

      官员们不肯“革自己的命”

      公车治理,你有哪些“良方”?昨天,河南商报联合河南一百度在网上发起调查,截至记者发稿时,共有1000多人参与。

      33%的网友认为,公车治理一直成效不大,是因为公车改革者又是公车的受益者,公车治理难以真正实施。另有31.2%的网友认为,原因是用车的大多是领导,难以监管。

      对于治理公车的“良方”,得票最多的两个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在学校、医院、娱乐场所门口‘随手拍’,把照片‘晒’到网上”和“领导带头绿色出行,把封存公车常态化”。

      “公车挂红色牌照”?

      小学生都能想到,

      就看肯做不肯做

      此前,北京一位六年级学生放学后看到学校门口非常堵,接送同学的车不少是公车,他就提出建议:让公车挂红色牌照,便于统一管理和公众监督,杜绝公车私用。

      网友对此褒贬不一。有48.9%的网友支持该做法,认为此举能发动社会的监督力量;有17.2%的网友表示反对。

      省人大代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省卫生厅副厅长李广胜受访时很赞同这一做法。他认为,挂红色牌照也好,挂其他特殊标志也好,只要能起到监督作用就是好办法,“公车监管关键要制度化”。而郑州大学法学院院长田土城认为,此举治标不治本。如果要在督管方面找出口,不是一个“红牌”能解决的,需要从制度上进行整体设计,特别是加强执行力度和执法力度。

      困局

      A

      “公车就是专车”?

      这样的官本位思想,早该改改了

      包括公车在内的“三公消费”的概念,最早是由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提出来的。

      昨天,竹立家对河南商报记者说,公车治理虽然从未停止,但“车轮上的腐败”却愈发严重,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干部对公车腐败的影响认识不足,没有把它提升到“特权腐败”的高度来看,“领导们会觉得坐公车上下班无所谓,公车就是自己的专车”。

      此外,他认为,目前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相关管理条例,对公车管理普遍界定模糊,“公车谁能用,谁不能用,说得都很模糊。”

      1994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其中规定: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或相对固定用车。

      “这规定了副部级和副省级以下公务员不能配专车,但全国一直没有实施。看看现实中有多少低级别的官员享受着专车待遇。”竹立家说,现在各界的监督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公车腐败。

      公车滥用,处罚还不够

      这样的特权腐败,在国外可是“灭顶之灾”

      同时,竹立家认为,公车治理之困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于,使用公车的都是领导干部,但他们带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绿色出行做得不到位。

      竹立家还考察过国外的公车管理。他说,在国外,一旦被发现滥用公车,将面临被开除的“灭顶之灾”,“因为他们认为,公车私用、滥用公款这样的特权腐败严重影响了执政党的形象,普遍会给予很重的惩罚”。

      “但在我国,一般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发现滥用公车的,一般给个警告处分完事。”竹立家说。

      而且,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能和国外看齐的规范的公车管理制度。

      竹立家说,在韩国,公共部门用车的市场化程度很高。而在日本,为管理公务用车,市政委员会成立了公务用车办公室,下面有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去哪里、干什么、多少人去、用什么车,都有对应的制度。需要用车,可以在网上或电话预约,如果暂时没车,可以通过办公室到市场上租”。

      建议

      公车改革多算算“政治账”

      取消公车是最终方向

      “要把公车治理作为改进作风的一部分,作为消除特权腐败的一部分。”竹立家认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是否真正下决心治理,关系公车治理的成败。

      对于不少人提出的“公车改车补”的建议,他表示反对。竹立家说,公车改革的实质是一场价值理念革命,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

      “作为公仆,作为公务员,就不应该用公车上下班。”竹立家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除国防、安全、外交、执法方面的用车和少量国家领导人用车外,一般性公共事务所用的公车,全部通过社会化和市场化来解决。“不能换一种形式,把公车合理化。”竹立家说,“取消公车”是最终方向,不能动摇。

     

        (责任编辑:杨曼)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