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汽车频道 > 菏泽车市新闻

难把质量关 二手车鉴定评估有“三难”

2013-05-09 11:21:00 作者:刘青  来源:西安晚报
[提要]日前,有消息称《二手车鉴定评估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5月出台,这势必将成为广大二手车预购用户最关注的福音。相信《规范》的出台会进一步加速中国二手车质量透明机制的建立,如果这种机制能够良好的运行并且覆盖整个二手车市场,那么对于中国二手车市场来说会是不小的进步。
    关键词:二手车行业 规范 二手车市场 三难 二手车销量
    [提要]日前,有消息称《二手车鉴定评估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5月出台,这势必将成为广大二手车预购用户最关注的福音。相信《规范》的出台会进一步加速中国二手车质量透明机制的建立,如果这种机制能够良好的运行并且覆盖整个二手车市场,那么对于中国二手车市场来说会是不小的进步。

      日前,有消息称《二手车鉴定评估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5月出台,这势必将成为广大二手车预购用户最关注的福音。现在五月已至,虽然未见《规范》身影,消费者又是如何看待《规范》的呢?

      据汽车之家研究中心的数据可知,从2011年至2012年,我国二手车销量增速达11%。由此我们发现,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的加速度源自二手车销量。那么,我国汽车市场现状的权重未来将转移到二手车市场范畴,由此带来的汽车潜在消费者对二手车市场规范的呼声变得愈发强烈,如何能让百姓买到放心车,将成为二手车市场当务之急亟需解决的问题。

      值此《规范》出台之际,本报联合汽车之家网站开展了广泛的调查与研究,共收集样本为3466个。根据调查分析发现:阻碍二手车成交的最大诟病是质量难把关;逾九成消费者认为《规范》存三难——权威难、公正难、监管难。

      难把二手车质量关

      根据调查显示,2013年4月,具有购车意向的消费者中,有68.1%的消费者表示最初会考虑购买二手车。在问及具有购车意向的消费者最终放弃购买二手车原因时,其中70.1%的消费者表示是因为不放心质量,由此可见,质量不透明是中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最大的障碍。

      超7成从未听闻过《规范》

      从调查数据来看,汽车消费者对于即将出台的《规范》知晓程度较低,调查中有76%的消费者表示从未知晓此事,此外22%的被调查消费者仅是听说或看到过,但对《规范》的细节并不了解。

      虽然,《规范》不是强制执行的法律法规,但它的出台对于中国的二手车市场来说可谓是举足轻重的一件事,如果能够良好的将其贯彻执行,并成为二手车行业鉴定质量的最公正方式,对于中国二手车市场的推动作用将会是巨大的。

      《规范》难点颇多

      由于《规范》的执行需要一系列的条件,那么很多消费者表示出发自内心的疑问。52%的消费者认为第三方二手车鉴定机构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是规范实施的难点。此外还有40%的消费者觉得二手车市场不规范难于监督,就算规范出台也会出现执行难、监管难的问题。还有6%的消费者认为第三方二手车的鉴定费用过高,规范实施的范围将会过小。由此看来,《规范》的推行还是难点颇多的。

      鉴定费用“5%”能接受

      《规范》的出台将设立第三方机构来鉴定二手车的质量,当然第三方的鉴定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在问及消费者可接受的第三方鉴定费用时,近73%的消费者选择了二手车车价的5%,此外通过语义分析,我们还发现,在近24%的被访者中多数人认为“合理的费用是可承受的”。上述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于二手车鉴定需要收费之举还是广为认可的,而在收费程度方面,我们认为消费者所期望的是合理与适度的收费,最好不要超过其心理预期——二手车车价5%。

      相信《规范》的出台会进一步加速中国二手车质量透明机制的建立,如果这种机制能够良好的运行并且覆盖整个二手车市场,那么对于中国二手车市场来说会是不小的进步。

      

     

           (责任编辑:王国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