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盛博研究公司发布报告称,中国市场汽车经销商总数不断增长,到去年已经超过两万家;随着车企快速扩张经销网络,竞争有可能加剧,从而降低经销商利润。
而根据此前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的“2012年中国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研究”报告,总体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与2011年相比略有下降。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汽车行业无法跟上近年来中国汽车销量的爆炸性增长。
事实上,各路车企为了尽快占据市场份额,渠道网络的大面积铺开和渠道下沉已经成为近年来的规定动作。这种急速扩张,使得经销商在“服务顾问”和“经销商设施”方面的短板更为明显。
总数超过两万
根据盛博此次发布的报告,到2012年12月,中国总计拥有21000家汽车经销店,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经销网络。相形之下,美国拥有17500家,而德国拥有12900家。作为参照,优赛思公司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12月31日中国总计拥有21139家汽车特许经营店,2011年前25位经销集团销量占据整个市场的14%份额。
盛博在报告中表示,吉利和比亚迪在各车企中拥有规模最大的经销网络,经销店分别达到975家和730家,超过了大众汽车在华两家合资企业中的任意一家,或者现代汽车在华经销店数量。
自主品牌经销店和合资企业经销店相比,单店年销量明显较低,例如奇瑞每家经销店每年销售642辆汽车,远低于业内901辆的平均水平。一汽-大众经销店单店年销量高达2082辆,上海大众也达到了1509辆。
较为明显的是,海外车企在中国中西部地区扩大经销网络,并逐渐深入原先由中国自主品牌把持的中小城市。另一方面,自主品牌逐渐着眼于通过推出质量更上乘的产品吸引高收入买家。例如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原先重点在于中国东部沿海、华南和华北等收入较高地区,当前则开始向收入最低的区域拓展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宣布计划在短期内扩张经销网络的汽车企业就多达十几家。其中,通用计划在华新增600家经销商;福特计划增加110家;奔驰计划新增40家经销商;一汽-大众计划到2015一级经销商由现在的445家增至800余家。
此外,市场上还有不少新进入者在招募经销商,如观致汽车、广汽菲亚特、长安PSA、北京汽车等。
影响利润与服务
在过去4年中,中国汽车市场新增了近4000万辆乘用车,为了更快地进行渠道铺建,中国汽车制造商不得不积极地扩展经销商网络。J.D.Power此前进行的中国经销商满意度研究显示,2011年授权经销商的数量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4%。
盛博分析师指出:“利润出现收缩不可避免。”随着竞争加剧,规模较小的经销商可能遭受严重冲击。“对于某些较弱的品牌,当前其经销商的销量已经相对偏低,这(扩网导致竞争升级)可能是一种灾难性的趋势。”
经销商利润下滑是体现之一,J.D.Power亚太公司2012年根据对59个城市和38个汽车品牌的1605家经销商调查显示,处于盈利状态的经销商占比从2010年的81%降至2011年的63%;出现经营亏损的经销商占比则从2010年的9%增加到2011年的20%。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有形汽车市场分会理事长迟亦枫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述情况主要是受厂商单车利润率下滑的影响。
渠道的扩张、利润的摊薄导致售后满意度下滑,这一点在自主品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自主品牌所面临的销售压力以及经销商利润率降低不无关系。目前,在北京的自主品牌4S店,通常一辆自主品牌轿车利润在1000元至4000元左右。一个月单店销售100辆车,利润大概仅为10万至40万元,年利润仅为400万元左右。
事实上,经销商网络的拓展无法与汽车保有量的扩张实现同步增长。这一现象已经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尤其在“服务顾问”和“经销商设施”方面更为明显。
据了解,在网络扩张的前提下,为了提供达到客户所预期的维修保养服务水平,每个服务顾问接待的业务量需要平均增加10%以上。但是受制于经营压力和成本控制,很多经销商无法达到这一目标。
(责任编辑:杨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