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故里寻“伯乐”·教师篇丨成武县特殊教育中心宋凤荣:廿八载坚守特教路,大爱担当护“折翼天使”

2025-05-09 16:2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文博 刘德龙 刘胜广

  编者按:

  近年来,成武县聚焦聚力“打造全市一流教育品牌”的高品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逐步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一线教师,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成武县教体局推出系列报道《伯乐故里寻“伯乐”》,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近这些优秀教师。今天推出《宋凤荣:廿八载坚守特教路,大爱担当护“折翼天使”》

  大众网记者 王文博 刘德龙 通讯员 刘胜广 成武报道

  在成武县特殊教育中心,有这样一位教师,她以28年的执着坚守,用爱与专业为特殊孩子点亮希望之光;她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为特殊孩子的受教育权利筑牢坚实防线。她,就是中共党员、成武县特殊教育中心教师宋凤荣,一位在特殊教育领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引路人”。

  初心如磐,廿八载特教路矢志不渝

  1997年,从山东省昌乐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的宋凤荣,怀揣着对特殊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憧憬,踏上了成武县特殊教育中心的讲台。从那一刻起,“让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有尊严地成长”便成为她坚守一生的信念。

  宋凤荣深知,特殊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有着不同需求的孩子,她必须成为“多面手”。为此,她刻苦钻研手语教学,力求用最准确、最生动的手势与听障孩子沟通;她自学心理疏导知识,成为孩子们心灵的“守护者”,帮助他们驱散内心的阴霾;她还积极学习家庭教育指导方法,与家长携手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她的课堂上,绘本不再是简单的读物,而是打开特殊孩子心灵世界的钥匙。她将绘本融入教学,把难以理解的文字变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让孩子们在欣赏美的同时,轻松掌握知识。这种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深受孩子们喜爱,也让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

  28年来,宋凤荣以超乎寻常的耐心和专业,帮助百余名孩子掌握生存技能。袁静涵、陈满堂、窦一帆、胡明通、郭杰等二十余名同学,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成功考入山东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用爱与汗水浇灌着每一朵“特殊的花朵”,让他们在阳光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挺身而出,捍卫特殊孩子受教育权利

  2023年,一起令人揪心的事件打破了校园的宁静。15岁的听障女生郭爽(化名)用手语向宋凤荣哭诉,家人强迫其退学结婚。原来,郭爽(化名)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农村家庭,父母认为“残疾女儿读书无用”,擅自为她订下婚事。

  宋凤荣意识到,这不仅仅关乎孩子的学业,更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严重侵害。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自己肩负着强制报告的义务。于是,她第一时间向学校及县教体局报告,并陪同郭爽(化名)前往县妇联求助。在妇联的协调下,她又联系县检察院未检部门,积极提供关键证据。检察机关依法启动监护权干预程序,最终变更抚养权至郭爽(化名)姑姑名下。

  维权期间,宋凤荣将郭爽(化名)接到家中居住。每天,她不仅辅导郭爽(化名)的功课,还耐心地为她疏导心理。当得知郭爽(化名)的梦想是学习服装设计时,她自费为郭爽(化名)购买绘画工具,鼓励她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宋凤荣的持续帮扶下,郭爽(化名)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24年开学前夕,郭爽(化名)用手语“说”:“宋老师,谢谢您把我从黑暗中救出,让我能够继续学习,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深耕特教,用爱托起“折翼天使”梦想

  28年来,宋凤荣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位特殊儿童。她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根据孩子们听力损失程度的不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把知识掰开了、揉碎了教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学到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班主任工作复杂多样,对于特殊孩子来说,更需要细心和耐心。从教以来,宋凤荣共送走四批听障学生,助力他们进入山东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和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深造。今年,又有一批学生即将走进理想的大学。袁静涵语言康复效果显著,多次接受县、市电视台采访;陈满堂青春期叛逆,在她不断疏导下,以优异成绩考上山东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窦一帆和周长亮因家庭变故影响学习,她一边安抚学生情绪,一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今年两位同学也如愿考入理想的学校。

  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宋凤荣从未停止自我成长的脚步。她积极参加县级、市级优质课评比,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疫情防控期间,她坚守在特教中心、凤凰国际、聚龙湾、金海岸等社区检测点做志愿服务;在烟庄社区、聚龙湾、徐小楼党群服务中心等地讲家庭教育和亲子陪伴课;为南鲁镇困境儿童送温暖、送课程。

  从课堂到手语法庭,从讲台到维权一线,宋凤荣用专业与大爱诠释了新时代特教教师的担当。她常说:“特殊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捍卫教育和生命的权利。”这份坚守与担当,如同一束光,照亮了特殊孩子前行的道路,也激励着更多人关注特殊教育,为“折翼天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初审编辑:王文博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