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威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记者 崔智琪 通讯员 李威 曹县报道
“以前总担心村干部青黄不接,现在村里多了五个‘小老师’,帮着搞产业、调矛盾,咱们心里踏实多了!”在山东省曹县邵庄镇安庄村的村民议事会上,老党员袁大爷指着正在讲解蔬菜大棚种植技术的年轻后备干部,笑得合不拢嘴。这一幕,正是曹县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雏雁展翅”行动培育村级后备力量的生动缩影。
精准“选苗”:村村都有“人才账本”
今年以来,一支由县镇两级干部组成的“雏雁侦察队”走遍全县787个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掏心窝子”谈话超10000人次,摸排出现任村干部留任意愿、需调整岗位、后备力量需求三张清单。“就像给村子做‘体检’,谁家需要‘强筋骨’,谁家可以‘传帮带’,台账上一目了然。”大集镇组织委员张慧翻着厚厚的人才台账说道。通过“三荐二审一备案”程序,采取个人自荐、党员群众举荐、组织推荐、镇街初审、县级联审、组织部门备案的方式,全县建立起3709人的后备人才库,90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能手、退伍军人等新鲜血液占六成以上。
定制“育苗”:田间课堂练真功夫
“手机能学技术,直播能卖土特产,这‘雏雁课堂’教的全是致富经!”刚参加完电商培训的后备干部孙康佳在朋友圈晒出笔记。打造“政策理论+实用技能”的“营养套餐”让后备力量快速成长,更让群众点赞的是“1+1+1+N”跟踪培养机制——每个“雏雁”都有镇领导、老支书带着干实事。在张士庄村,90后后备干部邵贺跟随导师开展“芦笋+金蝉”产业项目,三个月内解决种植技术难题15个,帮助农户增收30余万元。村民竖起大拇指:“这后生既懂新技术又熟悉村情,是个好苗子!”
实战“墩苗”:五大岗位练硬翅膀
眼下正是农忙时节,刘堤头村的“产业发展指导员”王长顺忙得脚不沾地,他牵线引进的蔬菜良种培育项目让村集体增收20万元。像他这样活跃在“五大员”岗位的后备力量已成乡村新风景:政策宣传员用“方言土话”讲新政,矛盾调解员用“乡音土法”化干戈,网格治理联络员用“巡访日记”连民心,村级事务协管员用“民情台账”梳村务,产业发展指导员用“技术蓝图”绘沃土……“给舞台才能出精彩!”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说,目前已有23名后备干部通过“雏鹰展翅”行动牵头完成村级项目,真正实现了“雏雁试飞,群雁随行”。
“能者上庸者下,咱们选的带头人,既要红本本(党员),更要泥腿子(实干)!”杨堂村村民在村委会上道出心声。2026年村“两委”换届在即,“三个优先”政策让更多“雏雁”摩拳擦掌——240名电商达人、产业能人已进入重点培养名单。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一场新老交替的“接力赛”正鸣枪起跑。
初审编辑:李威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