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东明县东明集镇:谋篇布局 下好乡村振兴“三步棋”

2024-08-28 18:4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邵钰 李永昊 郑国玉

  大众网记者 邵钰 通讯员 李永昊 郑国玉 东明报道

  近年来,菏泽市东明县东明集镇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锚定“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一目标,持续发力、统筹推进、高标落实,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聚焦资源禀赋,筑牢产业根基,撑起乡村振兴“顶梁柱”。始终将“产业兴旺”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立足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良种繁育、特色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全面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疏通沟渠80公里,清理淤土10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灌溉、排涝等难题。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全镇9.8万亩农田,粮食播面积和粮食产量实现“双增长”。5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万亩花生良种繁育基地探索实现订单式农业新模式,年带动农户增收5000余万元。特色产业蓬勃兴旺。与东明双润公司签约,打造西瓜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格局,延伸东明集镇“西瓜之乡”产业链。到亳州中药材市场考察,因地制宜打造中药材种植试点村,种植防风、白芷等1200亩,亩产效益8000元。

  发掘李行特色农产品“玉皇贡李”,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500余亩,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亩产效益达2万余元,持续擦亮贡李特色品牌。工业项目提质增效。以“延链补链、强链固链”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新材料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实施“腾笼换鸟”,有效盘活闲置厂房、学校资源,引进新盈润、明睿、恒浩等一批优质产业落地投产,带动周边20个村队700余人就业。中霆控股签订马铃薯深加工项目、中停联400兆瓦电化学共享储能电站正在加紧推进,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潜力不断积蓄、动能不断增长。

  聚焦生态文明,提升环境质量,擘画乡村振兴“锦绣图”。坚持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和谐东明集。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硬化道路70余公里,自然村主要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安装路灯2800盏,有效改善农村道路的安全系数,方便群众出行。巩固扩大农村改厕成果,新建户厕120余座,维护户厕400余座、公厕20座,实现了农村厕所“建管用”一体化推进。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东明集镇第二污水处理站全面投入运营,覆盖18个村5291户,有效解决农村街道污水横流的局面。

  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充分考虑村情民情,因地制宜摸索出一套适合东明集的人居环境整治方案,采取提升一批“薄弱村”,巩固一批“进步村”,打造一批“亮点村”的方式,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累计清运垃圾10余万吨,治理坑塘300余个,拆除违规建筑、断壁残垣400余处,整治乱悬乱挂、违规标牌1000余处,东明集镇人居环境实现大提升、大改善。乡村振兴添彩增色。牢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的发展模式,种植绿化苗木30余万株。今年以来,进一步推行果树进村行动,利用道旁路肩、房前屋后种植果树27000棵,油葵30公里,党参等中草药5公里,全力打造房前有景、屋后有林、院中有果、路渠有荫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增添“绿色力量”。

  聚焦党建引领,汇聚人才力量,激发乡村振兴“原动力”。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东明集镇在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中牢牢抓住“人才”这一根本,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创新提质,着力组织队伍建设,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培养造就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头雁”领航强基提能。采用党建述职评议、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强村带弱村”等方式,转变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盘活闲置资源,发展“边角经济”,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队伍带富领富能力,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形成“头雁”领航、“劲雁”助阵、“群雁”齐飞的发展新格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新突破,34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组织队伍活力蓬勃。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从致富能人、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中吸纳优秀人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紧抓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注入党的鲜活血液,真正将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为干事创业的“多面手”和“排头兵”,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今年上半年,东明集镇新发展党员11名,圆满完成党员发展任务。干部培养常态长效。创新“六个一”干部管理机制,依据“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镇一库”建立后备干部管理台账,择优从思想素质好、群众基础好、带富能力强的农村人才中推选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完善镇党政领导班子帮带、青年人才党支部重点培养、常态化制度化集中培训等机制,有针对性地凝聚村级后备力量,着力解决村级选人难题。

初审编辑:徐德波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