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菏泽5月11日讯(通讯员 孔 涛 何秀敏)“我的梦想就是给乡亲们看病!”当问及对“中国梦,我的梦”的理解时,定陶县乡村医生戚风亭坚定地说。
梦想,从这里扬帆起航
戚风亭,63岁,是定陶县杜堂镇杨店村的一名乡村医生,由于医疗条件非常差,幼时的戚风亭就亲眼目睹很多村民因为一些小病而丧命,那时他就暗暗立誓,长大后一定要做一名乡村医生。戚风亭1974年从菏泽卫校毕业后,毅然决然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大好机会,选择回到家乡杜堂镇杨店村做一名乡村医生,为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戚风亭来到后,肩背药箱走家串户,为村民医病治痛、排忧解难,守护群众健康,开始了他的追梦之旅。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只有我们每个人脚踏实地、不懈奋斗,整个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中国梦'才能完全实现。”戚风亭始终坚信。
戚风亭自卫校毕业担任杨店村村医开始,一干就是45年。他起早贪黑, 45年如一日,饱受风寒雨淋,始终埋头苦干,舍小家顾大家,立足本职工作,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改善乡村卫生条件不遗余力,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行医45年,戚风亭基本没赚什么钱,却累积了“白条”16捆,共免去病人的医药费30余万元,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信赖和大力支持。同时,收到了一大堆患者送来的锦旗、牌匾和省、市、县奖励的荣誉证书,被当地群众称为“亲人”“救命恩人”“活雷锋”。
杜堂镇董庄村董士学,患脑梗塞,瘫痪在床,儿子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据董士学妻子说,儿子前年因摔了一下,致使脖子以下部位也全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导尿包排泄,家里十分困难,根本住不起院。戚风亭知道后,自愿承担起了照顾董士学爷儿俩的重任。不论刮风下雨,戚大夫每次都是随叫随到,从未间隔。还免费给董士学开了很多药,并一次性塞给董士学3000元钱。有一次,戚风亭为了先给一位村民治病,而耽误了妹妹的最佳抢救时机,以致妹妹因抢救不及时身亡,为此,家人几乎要和他决裂了。
为了改善杨店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以方便群众就医,2009年戚风亭多方筹措资金30余万元,在村里建成了一个标准化的卫生室,包括诊所,治疗室、观察室、输液室、药房等全都符合国家标准的硬件设施,这大大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条件,成为定陶县第一个标准化农村诊所。
传递正能量,助力中国梦
“咱不能跟一般老百姓比,我本身是个党员,别人不做的我得做,而且应该带头做得比别人好,咱得对得起党。”戚风亭经常这样教育子女。
为了能将自己的事业传承发展下去,戚风亭让自己的大儿子戚红伟医学专业毕业后放弃到大医院工作,留在村卫生室工作。戚风亭告诉儿子:“你哪也不能去,你就跟着我给老百姓看病,等我老了,不能给群众看病了,你接着干!”如今,戚风亭两个儿子都陆续入了党,在卫生室担任医生,两个儿媳妇也加入到卫生室从事医护工作。2003年外甥赵龙菏泽医专毕业后,在戚风亭的感召下,也放弃到大医院工作的机会,来到戚风亭的卫生室干起了乡村医生。看到自己的梦想即将实现,自己的事业也有了接班人,戚风亭感到非常欣慰。
“只要活着一天,我就要为乡亲们解除病痛,就要像一颗螺丝钉一样永远铆在这生我养我的地方!”朴实的话语充分道出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感人情怀。
(责任编辑: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