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聂冬梅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记者 王硕 定陶报道
12月13日,定陶区疾控中心浏览疫情时发现网报辖区居民1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工作人员迅速行动,走村入户,联合属地卫生院专业人员切实做好防治指导工作。
在病例家中,工作人员同患者亲切交流,做好情绪安抚,并仔细询问其可能的接触史,详细了解病患饮食起居情况,实地察看住宅周边家鼠等病媒生物情况。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是三大主要特征,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三红三痛症”,即颜面、颈部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头痛、腰痛、眼眶痛或全身疼痛无力;眼球结膜水肿、眼睑和面部浮肿,口内软腭、咽部及眼球结膜下出血,腋下胸背部皮下出血,形如搔抓。老鼠为出血热主要传染源,常由携带病毒的老鼠通过咬伤、尿便等黏膜污染、食物污染、螨虫叮咬等方式传染,人群普遍易感。
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嘱咐做好环境卫生整治,住宅周围定期用药物等灭鼠;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或分泌物接触;做好食品管理,剩饭菜必须加热煮熟后食用,食具使用前煮沸消毒;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
在该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仔细询问近期村民就诊情况,查看就诊记录,指导规范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现场发放出血热防治彩页百余张,指导村委会通过大喇叭广播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提醒出现上述早期症状尽早就医,确诊后立即隔离治疗,避免误诊。
秋冬季正是出血热发病高峰,定陶区疾控中心将持续关注,做好病例监测,强化技术指导,履职尽责,全力守护定陶区群众的健康。
初审编辑:聂冬梅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