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区县 > 鄄城

鄄城县黄河滩区瓜园越种越大 瓜农钱袋越来越鼓

2013-08-04 11:03:00 作者:陈正国  来源:大众网菏泽频道
7月30日,艳阳高照,热风拂面,万木葱茏。一踏上鄄城县左营乡政府驻地通往郭集黄河浮桥的公路,笔者就被眼前热火朝天的场面所吸引。

      大众网菏泽8月4日讯(通讯员 陈正国)7月30日,艳阳高照,热风拂面,万木葱茏。一踏上鄄城县左营乡政府驻地通往郭集黄河浮桥的公路,笔者就被眼前热火朝天的场面所吸引。

       

      在宽敞平坦的乡村公路上,大货车、三轮车等机动车辆一字儿排开,个大皮滑的西瓜在路边地头堆得像一座座小山,操着不同口音的收购商们有的正在过磅,有的正在算账,有的正在指挥装车,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村民刘凤芝一边数着刚刚领到手里的西瓜款,一边满面春风地告诉笔者:“目前西瓜的价格虽然比前段时间低了很多,但是好行情时我们就开始大量销售了,总而言之要比单纯种农作物效益提高一大截。要是在以前,赶上西瓜大量上市季节,由于道路通行不畅,有很大一部分西瓜都要烂在地里。现在我们滩区也通上了公路,再也不用担心西瓜‘丰产不丰收’了。这都是村村通公路给俺滩区老百姓带来的财富啊!”

       

      “我乡郭集、李天开、丁堂寺等相邻的5个行政村,是典型的西瓜种植专业村。你别看现在的销售市场十分红火,前几年瓜农却遭受到两次致命性的打击。”陪同采访的鄄城县左营乡农业办公室负责人李学爱,提到该乡发展西瓜种植过程中遭遇的几次挫折依然感慨不已。“2002年,我乡西瓜种植面积超过了2000亩。时至收获季节,却恰逢阴雨连绵,致使道路泥泞不堪,外地的收购车辆进不来,当地的车辆运不出,好生生的西瓜扔的扔,烂的烂,绝大部分瓜农是力没少出、汗没少流,辛辛苦苦忙活几个月却没赚到票子,有的甚至连种子和化肥钱也没有收回来。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04年,我乡瓜农又遭受到同样的沉重打击。数千亩收获在望的西瓜,由于老天不作美,多日下个不停,几分钱一斤都无人问津,路两边的排水沟都被倾倒的西瓜填得满满的。望着一个个圆嘟嘟的西瓜还不如草,换不出一分钱来,瓜农们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残酷的现实,惨痛的教训,让当地党委、政府和瓜农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在黄河滩区大规模发展西瓜生产,就必须先硬化村级道路。随着“村村通油路”工程的逐步实施,一条条柏油路陆续修进了黄河滩区,群众“行路难”、“买瓜难”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但瓜农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那就是由于西瓜品质不高、标准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不够,他们种植的西瓜很难进入大中型城市的瓜菜市场。

       

      “原来遇到的西瓜销售不畅的情况,瓜农们只能泪眼相对、束手无策。成立合作社的好处就是人多力量大,大伙儿抱成团闯市场,再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鄄城县农业局蔬菜办一位技术员告诉笔者。“为了帮助瓜农打开外地市场和提高西瓜品质,县、乡两级农技部门在滩区大力推广西瓜种植新技术、新品种的同时,还积极组织滩区群众成立西瓜种植合作社。今年全县滩区西瓜种植面积达到了3.8万亩,西瓜种植合作社达到了15个,不仅使全县的瓜园越种越大,群众的钱袋也越来越鼓”。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李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