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志宁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迪 通讯员 肖雅 鄄城报道
为深入推进美德信用建设工作,探索新时代村居自治管理新路径,鄄城县大力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建设,广泛开展家庭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新活力,实现了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零距离。
家庭站变身为理论宣讲“小课堂”
以身边好人、“美丽庭院”“明理热心人”等志愿者所在的文明实践家庭站为主体,为村民提供理论政策、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移风易俗、好家风宣讲,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后,各家庭站站长带领群众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结合各自的生活经历,谈谈感受,聊聊变化。自2022年5月至今,鄄城县家庭站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100余场,通过家庭站宣讲的方式,用百姓话向村民讲解“家国事”“地方事”“农家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家庭站变身为文化娱乐“小广场”
读书、唱红歌、跳广场舞等文化娱乐活动也是家庭站里必不可少的服务项目之一。家庭站成立以后,村民把这里当做活动根据地,广场舞大赛前夕,舞蹈队成员们聚在家庭站里,一块儿挑选伴奏,选定演出服装,抠一抠舞蹈动作,为比赛做着热烈准备。除了唱歌跳舞,家庭站里还会组织开展“非遗剪纸”“手工编织”等文化活动,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延伸文明实践触角,真正打通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的“最后一米”。
家庭站变身为服务群众“小阵地”
针对老年人、留守儿童、妇女等群体,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爱心帮扶、邻里互助、化解家庭纠纷等各类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实现服务村民“零距离”,切实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群众有了矛盾,心里有过不去的坎,大家就会来到家庭站,围坐在小方桌前,把不愉快的事说开,把心结打开。
针对村里有不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结合村里的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家庭站变为“服务点单处”,谁家有困难了就会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帮助。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期间,村里的志愿者在家庭站集合,开展“爱心饺子宴”的活动,为村里行动不便的困难老人、孤寡老人送去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将“为小”志愿服务项目“一缕书香”国学公益课堂开进了家庭站,号召村里的爱心人士捐书,在家庭站里设置了“图书角”,带领孩子们学国学、读经典。
村里大部分留守妇女因为家有孩子不方便外出干活,为了让大家有活干,有收入,鄄城县以家庭站为点,联系周边经营发制品的企业,让村里的留守妇女们在家庭站干点发制品手工零活,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鄄城县累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1950户,家庭站的建立为大家带来了太多的便利和快乐,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家庭站”,更是一个服务群众的“幸福加油站”。接下来,鄄城县将进一步整合文明实践优势资源,继续挖掘、带动更多家庭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建设,以美德信用建设为抓手,依托“五为”志愿服务,深入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崇德向善,重信守诺,为推进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初审编辑:王志宁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