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刘进
责任编辑:南祥伟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庆波 樊珊 菏泽报道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诞生之日起,地处菏泽市开发区和定陶区交汇处的陈集中学就承担着众多农村孩童逐梦的誓愿。历经沧桑的陈集镇中学,时至今日依旧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教学力量,近日,记者走进开发区陈集中学,实地探访该校的师资力量。
立足本地开设课程 补齐教育短板
初进陈集镇中学便可以看到一面五星红旗在教学区前迎风飘荡,让看到它的人使命感、责任感在心头油然而生;在两栋教学楼之间矗立着一尊“师魂”雕像,仿佛在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学生作品展示
陈集中学有一门特殊的校本课程——皮毛玩具制作,它是依据陈集镇传统手艺制作特别设立的。“我们镇一直有皮毛玩具制作的传统,这是许多陈集人的‘看家本领’,开设这门课程不仅想留住这门手艺,还想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散思维,这是其它课程所不能替代的。”皮毛玩具制作老师崔艳说,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能够不断地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学科校本课程
“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教师的潜力是我们开设多种多样校本课程的初衷,自学校开设多门校本课程以来,我们发现了许多优秀学生和教师的闪光点,学校的教学工作取的了非常大的进步。”陈集中学校长陈承立说,除开设足球课以外,陈集中学还设有声乐、舞蹈、剪纸、机器人、3D打印、书法等校本课程。
师资力量下沉 提升教育“软实力”
新进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英语课程是……”初二三班的英语教师姜丽丽正在为学生们讲解着新的学习内容,虽然这是姜丽丽正式成为教师的第三个年头,但在她身上确看不到丝毫的青涩,讲起课来犹如一名老教师般“老练”。
姜丽丽的快速成长与陈集中学开展的“青蓝工程”息息相关。“来到学校后,学校给我安排了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师傅’,除了在教学中传、帮、带,‘师傅’还经常和我在闲暇时间讨论教学工作,这为我培养出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特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姜丽丽说。
课堂现场
兴教必先强师,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是教育环节中的一件大事,学校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师资力量的下沉。陈承立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学校十分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2018年以来,持续扩大教师人数,新入职28名教师,通过“青蓝工程”等方式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据悉,为提高整体教师水平,菏泽市共规划新建、改扩建学校92所,其中76所学校竣工。在抓好学校建设的同时,积极夯实教师队伍建设,打破传统“统一公开招聘”模式,采用高层次人才引进、省公费师范生安置、备案制招聘等方式灵活多样招聘。自2016年,累计招聘20000余名教师,其中70%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为城乡师资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初审编辑:刘进
责任编辑:南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