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沈甲亮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记者 赵晨光 菏泽报道
12月13日,2023年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一场召开,介绍单县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推动“政商、政务、市场、法治、要素”五大环境全面提升的相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单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精心出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创新实施了一系列工作举措,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坚持机制创新,打造服务优质、亲商重商的政商环境
树牢服务意识,强化作风建设,创新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单县深化拓展“首席服务官”制度,为全县重点项目、规模企业,逐一配备了27名县级班子成员担任首席服务官,48名县直和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担任专职服务官,根据企业需求,当好解决问题、助推发展的“服务员”,积极推动“指挥”向“服务”的角色转变;组织开展“人民最满意的工作”评选,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上台述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和群众代表共同评选出“十佳”典型案例,创新实施社会各界人士常态化列席县政府常务会、规划评审会制度,组织召开县政府与县人大、县政协民主协商,府院联动等工作会议,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院、检察院、市民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重大决策及落实情况的意见建议,提升了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和狠抓落实的能力;建立“县长企业家服务接待日”制度,每周抽出一天时间集中会见县内外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解决难题、推动发展;举办新闻发布会98期,涉及医疗、城建、公共服务等社会关注度高的、群众期盼多的问题,进一步增加政务公开的透明度。目前,常驻单县的江浙闽等地客商120余名,34名在单投资兴业10年以上客商获得荣誉市民称号。
坚持惠企利民,打造高效便捷、智慧温暖的政务环境
贯彻落实“至善至简,一次办好”工作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流程再造,在全省率先推行“VR全景服务系统”,持续擦亮“单周到”政务服务品牌。单县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痛点、难点、堵点,大力开展无差别一窗受理、同标准一链办理、全流程一网通办,建设涉企审批服务的全链条一站式集中服务平台,348项事项即来即办,市场主体登记网办率达到99.62%,办理时限由原来的45天压缩至2.5小时以内;探索跨县办、跨市办、跨省办,可办理“跨省通办”事项为139项,“全省通办”事项为259项,有效满足了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推进“枫桥式”税务所建设,开通“线上+可视化”征纳互动服务,提升网上办税覆盖面;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审批流程重新整合、并联办理,精简各类申报材料22项,办结时限压缩至总承诺时限的44%,审批提速率达56%;建成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便民服务平台,全力化解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成功为64个小区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事项下沉,建成以县政务大厅、22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509个村(社区)代办点为基础的“1+N”政务服务体系,让基层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常态,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坚持激发活力,打造诚信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坚决维护市场安全与秩序稳定,为企业蓬勃生长厚植优越土壤、培育良好生态。单县开展市场准入隐性壁垒清理行动,制定出台了《单县涉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处理办法》和《单县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受理回应机制办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让企业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政府承诺合法性审查和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积极开展“三亮”专题行动,在全县承担主要审批服务、监管监督、业务办理的33个职能部门、436名工作人员信息和岗位职责等在县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大厅、电子大屏等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全面提升市场准入准营便利度,今年以来,全县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2.4万个,新增各类企业3328个;新签约项目109个、拟投资额716.61亿元,签约过亿元项目61个、拟投资额696亿元;新落地项目55个、投资额103亿元,落地过十亿元项目3个、投资额41亿元。
坚持公平审慎,打造执法规范、预期稳定的法治环境
推行涉企执法检查备案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立市场监管领域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避免过度扰企,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单县深化“行政执法监督年”活动,明确进驻式、伴随式、社会面监督、台账备案四个动作,对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生态环保等10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组织召开行政执法监督员座谈培训会12次、调研走访全县企业89家,向相关执法人员反馈意见70余条,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增强;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和证明事项清理,目前县本级保留证明事项261项、取消13项,承接上级下放的184项告知承诺制事项全部落实到位;全面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指导企业走出误区、守法经营,梳理编制了25个行政执法领域的“不罚”“轻罚”清单,向社会公布;深化数据赋能,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常态化开展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标,有效化解了围串标风险,让政府采购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保障有力,打造集约便利、优质完善的要素环境
研究制定《服务市场主体二十条措施》,加强政策精准供给,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单县深化“银税互动”,推出云税贷、税E贷等信贷产品,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截至10月底,全县各项贷款余额402.44亿元,较年初增加45.64亿元,增幅12.79%,增量居全市第2位,增幅居全市第3位,其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74.5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达18.53%;创新低效用地盘活模式,着力破解土地要素保障难题,探索形成了破产清算、司法拍卖、“腾笼换鸟”等多种成功模式,已成功处置各类闲置低效项目(企业)32个,盘活土地3100亩,保障批复各类项目用地3900亩,居全市第1位;积极降低办电成本,全县范围160千伏安及以下小微企业全部实现低压接入“零投资”,共为110个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三零”服务,节省客户接电成本达90余万元;紧盯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直播带岗”“局长带你找工作”“网络招聘”等线上线下招聘会30余场,帮助企业招聘用工4000余人,实现企业和求职者“双向奔赴”。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单县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加快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倾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以最优的营商环境带动最热的投资创业,真正让单县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要素集聚的“磁场”、投资兴业的“宝地”,全力构筑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初审编辑:沈甲亮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