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中心医院:大力实施“1125”战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4-11-21 17:5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超越

  大众网记者 刘超越 单县报道

  单县中心医院始建于1944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医院已经是一所设备齐全,技术力量较为雄厚,集医、教、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服务范围辐射鲁苏豫皖四省八县,服务人口近800万。全国县级医院综合排名第22。先后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单县中心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决策部署,大力实施“1125”发展战略,向上“接天线”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向下“延触角”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力推进四省八县交界区域医疗高地建设,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树牢“一个理念”,让患者就医更舒心

  2024年,单县中心医院新一届院领导班子提出,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患者满意度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将“细心、贴心、暖心、放心”四心服务贯穿于医疗服务全过程、各环节,全心全意为患者疾病,全心全意为患者利益,全心全意为患者健康,让患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及时、看得便利、看得安全,全力打造有高度、有温度的人文医院。

  锚定“一个目标”,让患者看病不出县

  以打造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为目标,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引培,提升疑难危重症和急诊急救能力,积极开展适宜推广技术和新技术新项目,全面提升综合诊治能力,有效降低患者县域外就诊率,提升县外来院就诊率。

  完善“两个体系”,让医院运行更高效

  完善医院运营管理体系。成立运营管理委员会,实行全过程的医院预算管理,对绩效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基本形成财务与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第三方审计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提升财务运行透明度,强化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健全成本定额管理制度和费用审核制度,降低医疗成本。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效率。

  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积极顺应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建立以公益服务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健全以服务质量、技术难度、风险系数、工作强度等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加大患者满意度、志愿者服务、医德医风考评等权重份额,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差距,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激活医院发展的内生动力。

  紧扣“五个聚焦”,让医院发展更高质

  聚焦医院精细化管理。院党委班子压紧压实“一岗双责”。强化顶层制度建设,健全议事规则和领导决策制度,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实施办法。2024年,医院聘请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山东医师协会会长孙洪军教授和山东省立医院护理部主任杨丽娟教授担任医院战略发展顾问,指导医院完善细化各项管理制度28项,明晰工作人员职责,明确部门边界权限。推动临床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深度融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促进药品耗材的合理使用,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人、财、物、技等核心资源配置,医院运行安全高效,医院发展蹄疾步稳。

  聚焦人才学科建设。坚持内引外联、引育并重,让优秀人才与医院发展“双向奔赴”。2024年,新招引35名临床硕士。目前,拥有博士11人,博士在读8人,硕士456人,市县突出中青年专家11人、拔尖人才44人,高级职称641人,数量均居全市县级第一位。与山东大学达成合作协议,由山东大学与中心医院联合培养医学博士,提升人才质量,推荐2名全日制博士进站培养,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推荐1人申报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2人申报2024年享受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3人获评第三批县突贡中青年专家。提升职工业务能力,选派优秀业务骨干到协和、华西、北大等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今年,已选派25人去各名院进修学习,2025年计划选派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到国外顶级医院学习,提升医院总体医疗水平。

  聚焦名医名科建设。2024年以来,与第二军医大学合作,挂牌上海长海医院军队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专科联盟单位;积极争取省卫健委和省立医院,5月13日挂牌山东省适宜卫生推广项目“影像引导肿瘤微创介入诊疗培训(单县)基地”和“李成利创新人才工作室”;在上海瑞金医院支持下,成立单县中心医院生殖中心,加强与瑞金医院不孕不育(生殖医学)中心的业务合作,支持医院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引入北京名院专家团,邀请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国内一流医院专家团队定期来院开展坐诊、手术、查房、讲学等诊疗带教工作,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目前,医院拥有省级县域临床重点专科1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2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12个,全市县级数量最多。国家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省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市级创伤中心、县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急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等“六大中心”运行良好,“千县工程”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腹腔镜辅助下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D打印复杂关节置换术、乳腺癌保乳手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等省市级先进技术20余项。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78.94%,微创手术占比18.05 %,CMI值0.96,均居全省县级医院前列。骨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等13个临床专科排名进入全国县级医院专科前30强。先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吸引了周边四省八县患者前来就医,县外来院就诊率达29.6%。

  聚焦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医共体16家分院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其中6家中心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重点打造黄岗、郭村、终兴中心卫生院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医疗服务辐射10乡镇50多万名群众。资源共享中心建设持续完善。发挥医共体牵头单位龙头带领作用,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完成远程心电、病理诊断、医学检验、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综合能力持续提升,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方便、更快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有序推进。根据功能定位,对成员单位进行指导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等工作,形成县乡村三级职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格局和分级诊疗的新秩序。常态化推进医共体内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医疗质量与安全等实行统一标准,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县域内基层就诊率提高4.5%,门急诊人次增长11.26%。着力加强人才“传帮带”,建立32个名医基层工作站,选派46名业务骨干进驻各成员单位进行对口帮扶。创新开展“单医支村 回报桑梓”活动,选派163名医务人员到106个村卫生室开展帮扶。截至目前,累计诊疗患者1.4万人次,指导手术33例,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21次,教学查房136次,业务培训和学术讲座28次、每周举办1期“云课堂”线上业务培训,免费接收49名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60余项,基层分院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持续提升。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制度,医共体牵头医院重点承担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和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向上转诊服务,统筹管理医共体内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医养结合等工作。医共体成员单位承担双向转诊和下转病人康复服务,与村卫生室承担辖区内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功能任务,开展慢性病连续健康管理。医共体内下转率上升26.32%,上转率下降11.63%,逐步实现基层“接”得住,患者“留”得住。

  聚焦医德医风建设。在全院开展“转作风、树形象、强素质”活动,改进干部职工能力作风,提升精益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举办读书分享会,拓宽知识视野,提升医护人员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制定《关于对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规定(试行)》,落实医德医风建档考评,加大违规违纪惩处力度。医德行风向上向好,优质服务蔚然成风。2024年以来,收到患者感谢信30多封、锦旗19面,拒收、退收红包30多起。

  2024年以来,在新一届院领导班子带领下,全院广大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明显提升,创建目标更加明确,医德医风积极好转,满意度大幅提升,精细化管理成效凸显,医院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实。

初审编辑:刘松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