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百年“杠子”产业焕发新活力

2024-11-29 16:4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宁 刘厚珉

  大众网记者 张宁 通讯员 刘厚珉 单县报道

  在单县谢集镇郝庙村村民万广喜的“杠子”加工车间内,工人们将木板放在裁切机上一推一拉,经过反复几次操作,一块木板便裁切成了一根根的方形木棍。这就是铁锨、镐铲等工具上必备的木把手,俗称“杠子”。“从我祖辈就开始做‘杠子’。现在我加入了合作社,制作工艺也由手工升级为机械操作,产量提升了,‘杠子’不愁卖。”万广喜说。

  郝庙村的“杠子”加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过去是一家一户作坊式的加工生产,销路窄、利润低。”郝庙村党支部书记包芳星说,为推进“杠子”产业转型发展,2021年,郝庙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谢集镇郝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村50家企业和个体户自主加入了合作社。

  包芳星介绍:“成立合作社最大的好处在于规模化、规范化经营。加入合作社的企业和个体户,统一购买原材料、统一生产、统一定价。经过合作社整合,郝庙村的‘杠子’产业利润提升了近10%。”

  “比如原材料方面,由于需求量大,我们合作社直接跟国外公司合作,减少了中间差价,提升了利润空间。在定价方面,合作社出面谈合作,‘杠子’的定价每根至少高出0.3元,一年就能增收2000多万元。”包芳星说。

  为吸纳更多的群众参与“杠子”产业中,郝庙村在镇政府支持下投资建设了木材加工产业园,园区内共设置了173个生产车间,实行统一招工,并为工人安排专业技能培训,良好的产业环境吸引了在外个体户回流。

  “个体户入园,每条生产线投资近80万元进行升级,每条生产线招了十几名工人,每天可生产10000多根‘杠子’,比以前增产3000多根。”谢集镇政府驻村干部程巨方说。

  不仅如此,郝庙村还依托产业园延伸了木材加工产业的链条。“现在加工后剩下的木材边角料可以用来生产锤把、镰把、擀面杖、马扎等;二次加工后剩下的木屑可以用作板材加工,同时还能够与纸业公司合作制成纸浆,晾晒成纸等。”包芳星说,一根木头经过整个链条,被“吃干榨净”,年效益增加了2000多万元。

  目前,郝庙村在全国有20多个“杠子”生产基地,年产“杠子”7000万根,占据了全国25%的市场份额,产品除了销往全国24个省份外,还销往哈萨克斯坦、缅甸等多个国家。

初审编辑:王文博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