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文博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记者 张宁 单县报道
4月24日,单县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通报单县2024年度文旅融合开展的有关情况。单县文化和旅游局旅游推广中心主任秦茵,单县北城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凯出席发布会。单县县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张龙主持发布会。
秦茵就2024年单县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介绍。
近年来,单县文化和旅游局紧紧围绕“文旅兴县”战略,以“文化赋能旅游、旅游传播文化”为核心,推动文化优势向发展动能转化,走出了一条具有单县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深耕文化传承,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单县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保护为主、活态传承”的非遗发展理念,系统梳理县域内非遗代表性项目,完成数字化保护工程,并打造“单县琴书”“鲁锦技艺”传承基地,培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非遗进景区”“非遗研学”等活动,累计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让传统技艺与现代旅游场景深度融合。同时,单县以文物“活起来”为目标,完成全国文物普查实地工作,完善文物“四有”保护机制,并依托县博物馆新馆推出各类主题展览,年接待游客日益攀升。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融入景区建设,联动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研学周”等,形成“红色+生态”特色线路,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创新业态布局,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单县文化和旅游局实施“文旅+”战略,推动文化元素融入景区建设、乡村旅游、研学旅行全链条。浮龙湖生态旅游区、幵山公园文化公园、朱家大院民俗村等重点项目完成。形成“古城记忆、湖光山色、乡村画卷”三大文旅板块。使单县文旅事业呈现“百花齐放、主客共享”的生动局面。
同时,书写文旅惠民新答卷。坚持“以文润心、以旅富民”理念,聚焦群众获得感提升,创新实施“文旅幸福工程”。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场景融合,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推动图书馆、文化馆资源向景区、乡村延伸,开展“百姓舞台”“非遗集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文旅服务浸润百姓生活。搭建“线上+线下”文旅惠民平台,让群众共享文旅发展红利。强化文旅富民功能,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社、民宿联盟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发乡土文创、农旅融合等特色业态,将“美丽风景”转化为“美好生活”,真正实现文旅发展成果全民共建共享。
创新业态布局,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单县文化和旅游局系统谋划贯穿全年的全域旅游文化节,精心策划文化展演、旅游观光等4大类30余项主题活动。创新“节会+”模式,通过旅游推介会、采风打卡等新潮形式扩大传播效应,依托浮龙湖生态禀赋打造水上运动赛事品牌,联动镇街举办时令节庆活动,形成“月月有主题、镇镇有亮点”的节庆格局。出台市场主体激励政策,以节为媒激发全域旅游新动能。
多元供给升级消费体验。深化“文旅+”跨界融合,创新打造非遗美食游、科技研学游等八大主题产品体系,培育水上运动、生态康养等时尚业态。实施景区焕新行动,构建“美食+景点”消费生态,擦亮“中华第一汤”金字招牌,打造四省八县区域美食高地。通过城乡消费联动、惠民政策叠加,全面释放“吃住行游购娱”消费潜力。
强化保障机制,夯实文旅发展基础。单县文化和旅游局构建多元协同格局。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融合发展机制,出台文旅产业扶持政策,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旅项目开发。深化与周边县市区域联动,共建文化旅游走廊,推动资源共享、线路共联、品牌共塑。
筑牢安全发展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创新“网格化+智慧化”监管模式,对A级景区、文保单位实施动态风险防控。开展文明旅游专项行动,建立旅游诚信体系,营造规范有序、安心舒心的文旅消费环境。
文旅融合是单县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单县文化和旅游局将以更高站位践行使命担当,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奋力绘就“诗与远方”交融共生的锦绣画卷。
“我们将以‘争一流、创品牌’的干劲,推动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旅游‘硬经济’,让单县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文旅目的地!”秦茵说。
初审编辑:王文博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