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高密市委书记范福生:开创节约集约用地新思路

2013-11-06 10:22:00 作者:范福生  来源:人民日报
高密是全国百强县、全国科技创新示范县和中国家纺名城。出台了《严格土地使用标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对投资额小于3000万元、用地面积不足20亩的工业项目,一律安排到工业园区。

      原标题:开创节约集约用地新思路 

      高密是全国百强县、全国科技创新示范县和中国家纺名城。人均耕地面积1.7亩,耕地保护率高达90.17%,高密土地后备资源短缺。但是近年优质项目纷至沓来,供地需求不断增长。

      高密先后成功创建全国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部县两级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试点单位、部省市县四级联系百家为民服务示范窗口。我们必须把荣誉当鞭策,在用地方式、管地手段等方面持续创新。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我们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领作用,科学修编和严格实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着力构建“节约土地、集约建设、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新格局。

      一是优化功能布局。积极促进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有机融合,引导工业向产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大力提高土地利用水平,避免了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

      二是优化用地模式。以国有控股公司——高建贸易公司为依托,采取BT筹资方式建设工业综合体,采用租赁、转让及租转结合方式,对需使用新增用地项目优先安排入驻,变“以地招商”为“筑巢引凤”。

      工业综合体以多层标准厂房建设为载体,以成品标准厂房和完善的住宿餐饮、物流配送、物业管理配套,吸引高新特项目入驻,从而在空中产生效益,使土地利用从低容积率向高容积率、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是优化项目选择。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大力引进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占地少、效益高的项目,由“贪多”转向“求好”,有取有舍、有压有保,让有限土地实现无限发展。

      四是优化市场配置。为进一步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行为,今年以来启用网上交易系统,标志着我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告别了传统方式,使竞买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创新监督管理机制,促进长效节约集约用地

      确保土地资源有效合理利用,必须进一步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长效机制,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和谐统一。

      一是实行跟踪监管制度。出台了《严格土地使用标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对投资额小于3000万元、用地面积不足20亩的工业项目,一律安排到工业园区。

      二是实行预约用地承诺金制度。一方面缓解了财政资金压力,使征地补偿费能够及时拨付,保障了被征地农民权益;另一方面可提高供地率,减少批而未供现象。

      三是实行定期清理清查制度。每半年一次对辖区内建设用地利用情况进行清理清查,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闲置、低效利用土地进行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近年来,高密共盘活利用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4500多亩,其中依法无偿收回一韩国独资企业200亩土地使用权。

      四是实行违法用地与调拨款挂钩制度。凡新发生的违法用地未按期整改的,由国土部门核定违法占地数量和地类,报市政府批准后,财政部门按每亩40万元标准扣减违法用地所在镇街财政调拨款;占用基本农田的,按两倍计算。每月底核定违法用地面积,扣减调度款。该制度有效督促被扣减镇街加大执法力度。

      夯实土地共管责任,健全科学用地联动机制

      始终把节约集约用地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实行网格化监管和村级国土资源信息员预警报告制度,确保土地违规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按照“属地管理、守土有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土地保护利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实行国土资源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纪检监察、国土等部门参与的联合办案机制,不断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形成了“齐搭台、同唱戏”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

      (作者为山东省高密市市委书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