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社区医生:从“健康守门人”到看病“引路人”

2013-11-07 08:40: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大医院、小社区互不衔接是当前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的根源,居民健康素养普遍偏低,加剧了就诊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社区医生李红珍初步诊断为颈椎有问题,直接开具了进济南市第四医院骨外科的转诊单进“绿色通道”,很快确诊。

      ◆大医院、小社区互不衔接是当前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的根源,居民健康素养普遍偏低,加剧了就诊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社区医生李红珍初步诊断为颈椎有问题,直接开具了进济南市第四医院骨外科的转诊单进“绿色通道”,很快确诊。

      ◆大医院、小社区互不衔接是当前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的根源,居民健康素养普遍偏低,加剧了就诊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首诊在社区,首诊到社区,由全科医生提供全程、连续的“导医”服务是构建我国医疗服务新体系的基础。
      ◆社区医生从居民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到看病“引路人”,通过全程式、专业化的便捷转诊渠道和有效就诊指导,可充分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优势。

      □ 本报记者 单青

    引领患者走“绿色通道”
      “头晕几个月了,到大医院根本不知该看哪个科”10月19日,济南市民侯永胜经历了省城某三甲医院的人山人海,又回到家门口的西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医生李红珍初步诊断为颈椎有问题,直接开具了进济南市第四医院骨外科的转诊单进“绿色通道”,很快确诊。
      “如果不是社区医生给‘指条路’,还不知要走多少弯路呢。”康复后的侯永胜对李红珍充满感激。
      近年来,大医院科室、专业越分越细,已使很多患头晕、失眠无力等跨学科的、边缘性“模棱两可”病的患者“无号可挂”或多科室重复就诊,社区全科医生的早期参与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首诊在社区,由‘健康守门人’到就医的‘引路人’,可以发挥全科医生专业优势。”西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苗红对此深有体会,社区医生不仅能全面了解辖区内每个家庭、每个居民的健康状况,而且相对于一般居民,更具有扎实、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对上级医院、医生的了解更为科学,在居民就诊的路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替居民发现潜在健康威胁
      全科医生为居民向上级医院就诊“引路”,不仅是对就诊时间和预约号源的节约,更是上下级医疗机构实现良好互补的过程。
      今年5月,苗红在给一位老人做心电图时,意外发现其心率平静状态下心率每分钟只有约40次,远低于正常人平静时心率为60-100次/分钟的标准。老人不以为然:“俺能跳能跑,还能有啥事?”但苗红坚持让老人去医院就诊。最终,医院诊断老人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并建议安装起搏器。
      苗红感慨地说,这种病人随时都有猝死的可能。与主动就诊的病人不同,那些身体存在“未知病情”而又不多加注意的患者尤其危险,需要社区医生利用相对更“接地气”的独具优势在常规检查中,替居民发现自身的健康威胁,而这恰恰是大医院医生难以顾及的层面。
      在苗红看来,“引路人”的角色很适合社区医生。这样的“引路”,不是仅仅停留在明确科室、节约时间的层面,而是通过提早干预及时挽救生命。
    给居民提供全程“导医”
      “从‘健康守门人’到就诊‘引路人’是服务理念和模式的提升与转变。”提及社区医生两种角色的平衡,山东省远程医学中心副主任张喜雨认为。
      医疗资源“碎片化”——大医院、小社区互不衔接是当前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的根源。基层卫生服务力量相对薄弱,好医生都在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又互不衔接,再加上居民健康素养普遍偏低,更加剧了就诊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首诊到社区,由全科医生提供全程、连续的“导医”服务是构建我国医疗服务新体系的基础。张喜雨认为,构建区域医学中心,发挥区域协同医疗的优质资源放大作用,学习借鉴国外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转诊模式,及时提供必须的服务,指导、联系、介绍患者到上级医院,找对应的专科医生,使每级诊疗的科学、理性、有序,合理分级,有效避免患者盲目就诊带来的号源浪费和重复就诊问题。
      各卫生医疗服务机构间健康信息的相互“隔绝”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基层医疗机构会对辖区居民的相关健康信息进行上报,但随后的病情变化历程,往往就很难再看到。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打破健康“信息孤岛”效应已经迫在眉睫。张喜雨呼吁,如果病历记录与医疗机构HIS系统能实现统一,那么病人所有的病历记载就可以在社区和医院间共享。一旦患者出现病变和一些紧急突发事件,基层机构就能通过查找病例详细了解患者长期的病情走势和诊疗经过,社区医生“引路人”的角色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嵩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