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规定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违反本法规定的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实施处罚,明确了监管主体,显示了对餐饮具消毒行业的重视。”12月23日,任城区食安办主任、食药监局长侯广卫介绍,《济宁市任城区餐饮具消毒服务行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出台的目的如出一辙。
据了解,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由餐饮业衍生,上世纪90年代末兴起于东南沿海地区,消毒不彻底、黑作坊无证经营、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等问题,目前较为普遍。近年来,济宁的餐饮具消毒市场逐渐形成,每天的使用量在十二三万套左右,其中任城区占据了一多半。如此大的使用量,出台文件规范管理已势在必行。
处罚依据不明阻碍监管
一次性餐具虽然兴起数年,但究竟该由谁来监管却并不明确。据了解,此前有关餐饮具服务行业的监管处罚依据只有12年前出台的《消毒管理办法》,监管法律依据分布零散,散见于《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多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中。而且缺乏覆盖全环节、全链条的监管执法部门,对餐饮具消毒工作的监管分属于卫生、食药监和工商三家,集中消毒单位归卫生部门,餐饮具的使用归食药监部门,主体资格登记归工商部门。这种管理体制不便落实监管责任主体单位。
“此背景下,很有必要制订一份规范性文件,建立长效机制,来明确餐饮具消毒服务行业的主管部门,归集监管执法依据,落实各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引导餐饮具消毒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侯广卫说,但省内尚无县级政府出台该项条例,为此任城区从起草到正式印发经历了3次修改,召开了4次座谈会,履行了部门征求意见、社会公开征求、合法性审查等法定程序历时2个多月,11月13日区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管理办法。
据了解,该办法共七章,对区食安办、卫生、食药监等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了行业门槛、设备厂房要求、行业协会职能等。为促成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公安刑事执法的有效配合,任城区专门成立了公安食药监联勤联动办公室,由公安机关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合组成,主要负责食品药品涉嫌犯罪线索的收集排查,食品药品犯罪案件的前期证据的固定,加强食药监和公安之间的执法线索的交流。通过近4个月的运转,有效提高了公安、食药监两部门的执法线索信息沟通交流效率。
行业亟待加快整合
12月23日下午3点多钟,济宁翠欣餐具消毒加工公司里工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原本沾满残羹剩饭的餐具经过除渣、清洗、消毒、烘干、分拣、包装,变得白白净净了。“我这里每天能生产2.5到3万套消毒餐具,供应市区七八百家餐馆。”公司法人董雪峰介绍,公司成立七八年了,聘有40多名工人,最近他打算引进新设备,改造厂房,扩大规模,这也是任城区目前所提倡的。
记者了解到,任城区从事餐饮具消毒的除7家有些规模的企业外,不乏一些小作坊、黑作坊的存在。一些餐饮具消毒企业没有任何防蝇防虫设备,消毒环境十分恶劣,有的省掉烘干工序,工人拿抹布把餐饮具上的水擦掉。即使是有些规模的企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难免出现偷工减料、减少工艺的情况。“工序少每天餐具的产出量自然更多,而且成本也更低。”董雪峰说,他们公司餐具每套成本价格在0.55-0.6元左右,但有些企业卖给饭店只有两三毛钱,生产工艺肯定不符合标准。
“现在不少企业,地方小、环境差、设备差,产品自然不合格。如果几家企业联合生产,引进先进设备,那生产的数量质量上也会提高。”侯广卫提到,《办法》出台后会对黑作坊严格打击,但对混乱的餐饮具消毒服务市场不能简单的一打了之,“疏导结合”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相信通过整治,不少小作坊、小企业将因自身条件原因被迫退出市场,或被取缔。这个时候小企业想发展就需要‘抱团’重组整合以达到行业标准。”侯广卫说,政府部门会采取鼓励行业发展、鼓励现有从业者改造的方式,引入行业自律,鼓励市民曝光,将食品安全问题放在公众视野,逐渐形成社会共治,坚定打击违法行为的信心。“翠欣公司就打算和几家企业一起引进设备,扩大厂房,做成任城区的规模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