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种公共资源都能全民共享
--山东菏泽探索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扫描
新华网山东频道12月28日电 家底不清、多头管理、收益流向不明确……多年来,各地公共资源犹如被蒙上一层神秘面纱,老百姓看不见也摸不着。如何才能让公共资源交易走到阳光下为民所用?2013年以来,山东菏泽市在全国率先推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力争实现让每一种公共资源都能全民共享。
“穷财政”倒逼公共资源“阳光化”
在菏泽城区赵王河两岸的风景区内,有16栋分属不同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景点房,这些对外出租的景点房谁在管理谁在收益,对百姓、对政府来说,都是个谜。菏泽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督管理局负责人潘炳波说,类似景点房这样的公共资源,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菏泽市地处鲁豫交界,2013年全市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支出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6%和47%,而刚性支出占财力的80%以上,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
一边是缺钱,一边是一些公共资源在“体外循环”.经过调研,菏泽市决定从公共资源这一存量上下功夫。菏泽市财政局局长周铁伦说:“‘穷财政’促使我们从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上入手,厘清公共资源项目存量、配置和收支管理。”
让所有的公共资源纳入一个“笼子”首先就要盘清家底。2013年,菏泽根据国家规范性文件,由财政部门牵头历时数月,梳理出10大类746项公共资源品目目录,又结合菏泽市级实际从中清查出当地公共资源项目9类418项,形成统一的公共资源项目库。
“将公共资源纳入统一的项目库实际上就是盘了一次家底,家里有多少公共资源,谁在掌握这些资源一目了然,堵死了浪费和损耗的漏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菏泽市的做法改变了当前各类公共资源分散、各自为政的格局。
“四位一体”让公共资源“滴水不漏”
工程项目招投标钱去哪了?产权交易谁受益?……不盘不知道,一盘吓一跳。仅2012年菏泽全市就有约98亿元、市直约有23亿元财政性资金应通过而未通过财政采购方式支出。
为让公共资源“滴水不漏”,菏泽市进行顶层设计,形成了公共资源“一个笼子储存、一个平台配置、一个渠道收支、一套机制监督”的“四位一体”模式。
过去,菏泽市政府一年采购额6.5亿元,仅占应政府采购额的6.2%,现在全部纳入一个笼子里;过去,城建重点工程形成的闲置和未按市场化配置的30亿元城市资产使用权,如今也全部入库……一个个“体外循环”的公共资源项目,在菏泽被全部纳入“一个笼子”管理。
盘清了家底,如何配置?怎样防止一些公共资源收益转变为部分部门、事业单位的“小金库”?为此,菏泽市在整合原有的11个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行一个平台配置,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配置收支预算制度。到今年底,菏泽市可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项目全部实现进场交易,统一进场交易率100%.
为杜绝和预防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腐败现象,确保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滴水不漏”,菏泽市形成包括对所有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过程实行项目管理单位主体责任、行业管理部门首席监督责任、财政部门综合监管责任和纪检审计等部门各司其职监督的多维监管体系。潘炳波说,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岗位都无法左右市场配置结果,一度盛行“托关系”“打招呼”现象不见了。
公共资源“阳光化”,让“穷财政”的菏泽有了新收入。2013年10月至今年9月,菏泽市本级实现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额175.05亿元,增收节支8.42亿元。今年以来,菏泽市仅部分公共设施广告和经营权的拍卖,就获得收入2288.7万元。
让公共资源“全民共享”
“有了钱,政府才能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改善,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去发展社会事业。”周铁伦说,菏泽市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过程中,始终突出“公共资源全民共享”主线。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让菏泽政府财力开源节流效果明显。据菏泽市介绍,今年1至9月,菏泽共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城市建设等领域的289个民生项目实行市场化配置资源,实现配置金额15.66亿元,节支率达13%.菏泽市级投向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64.5%,同比提高11.4个百分点。
当地群众正感受着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带来的红利。通过市场化配置,菏泽市今年通过土地融资等方式支持总投资10亿元的菏泽一中老校区改建、南校区扩建和市实验小学改扩建工程,还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投资4.95亿元的开发区中小学建设等项目;投入1200万元在城区建设2000辆规模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马海涛说,过去一些单位形成的行政事业性的资产,成为某一些人和部门收益的一种方式。而菏泽市通过建立公共资源收益的共享机制,使得公共资源真正实现社会共同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