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艺术最终是一个精品产品
“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就是文化生态系统”
“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和民族的生活方式”
“艺术最终是一个精品产品”
“光呼吁不行光吆喝不行,最终还要落地”
齐鲁网北京3月10日讯(特派记者杨青青 蔡晓彤),3月10日下午,在北京会议中心参加文艺界别发言的住鲁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特别受记者关注。
“保护传统文化基础就是文化生态系统”
“希望有一块资金投到居民房的修建当中,也不能采取所谓的有经营资质的企业,要培养当地的民间工匠。”潘鲁生说。
中国的民居是一个大的问题,我们现在没有物化的东西不行,所以保护传统文化他的基础就是文化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系统很大的一个层面是以村落为基础。有了村落就有了聚集,有了聚集就有了民俗活动,有了民俗以后很多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就是差异性,就是我们说的多样性。现在要保留多样性,但是城市开始退化,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但是农村是最后一块传统文化的净土。当时说保护传统村落是保护房子,后来说是保护这个村,现在应该上升到对文化生态的保护这样一个层面,文化是一个生态系统,自然遭到破坏,会出现比如雾霾等等自然生态问题,关注自然生态,同时应该理性关注这个民族从健康的层面从文化传承的层面从民族身份的层面从文化个性层面,很多个方面都是从文化决定的。
“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和民族的生活方式”
潘鲁生说:“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和民族的生活方式。现在有个误导,一说文化就是文艺,就是唱歌画画跳舞,正视很重要,但是更大层面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是精英文化,我们的典籍我们的经典着作,中国是泱泱大国;另外一个是民间文化,民间文化不是用古文字记录的文化,他是一个口头的技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文化,是靠在生活过程当中,包括二十四节气、历法,都可以知道春分是几时几分,为什么,这是智慧的结晶。”
所以他呼吁,在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当中,村落保护一定要从国家层面通盘考虑,制定一个传统村落的保护条例,一村一规划,政府作为主导,专家积极参与,老百姓要受益。一定要走上法制的轨道,光呼吁不行光吆喝不行,最终还要落地我们怎么去办的问题。
“艺术最终是一个精品产品”
对于艺术品鉴定乱象惊心,委员建议建鉴证质量溯源体系,潘鲁生非常赞同,他说:“文化艺术的鉴定还是要从德行,就是说道德的规则,过去赝品就是赝品。再就是艺术市场,我感觉就是艺术市场的规范学习,作为一个艺术家创造产品,和经营产品,和经营之后的市场的规范,我感觉是三个问题,我们老是在说成一个问题,很多的画家艺术家既要自己做又要自己经营,国外有很成功的经历,画家创造产品,画廊经营产品,画商是经营过程中像中间人一样,规范这样一个市场。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我感觉有一定的层面当中包括油画啊版画啊有一块是可以的,有一块是可以通过培养有良知的鉴定家。
过去,说拿过这个画一看就知道这个画的真伪,说明这个艺术家很有研究,艺术作品要看画家的风格、创作年代,一定要了解这个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创作风格艺术表达,综合考虑最后说这件作品可能是真的,要作为一个基础的。其实中国很多传统东西应该继承,在西方的科学主义的东西不能说不重要,非常重要,但是应该因地制宜、兼顾处理,一个方面可以通过技术的层面,比如文物鉴定,但是很多我们现在很多历史的传说,中华民族非常伟大的,他是通过纸记录民族的历史,我们有诗经周易,我们很多东西有的是通过文字记录的,有的是通过口头传播的,这样的东西跟其他民族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其他的少数民族的史诗就记录这个民族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希望这个事很重要,他们的提案非常好。
“艺术鉴定要有专业的判定”
对此,潘鲁生对此建议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这样的东西在国外是个行当、行业,有公司没有这方面人才是不行的,那么需要现在文物修复、艺术品鉴定、鉴赏,鉴赏是普及的,鉴定是专业的判定,这方面最起码我们的高职可以学技术层面,到了本科研究生可以做更高层面的鉴定,因为他是文化层面的东西,另外就是可以分行,对中国画的坚定,对中国画当中传统画的鉴定,比如一个时期,我只能看明代的东西,我只能看一个时期,比如明代中期,美术史艺术史绘画史非常非常需要,其实我们现在应该沉下来阅读,非常重要,我们本来是个阅读的民族,另外我感觉还应该是一个书写的民族,因为作为一个鉴定家没有书写的过程,不理解笔墨,怎么去鉴定?很难去鉴定,不能仅靠表面的,科学的东西鉴定的参数可能达到99%也未必是真的,这里面就是度的把握,艺术最终还是一个精品产品,他让你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