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7月23日电(记者王希)开展土地托管等服务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路子,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打造“网上供销社”……近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在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基层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流通服务功能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瞄准需求变化 拓展服务步步为营
与往年三夏起早贪黑不同,今年夏收时节,山东高密的种粮大户岳梦曦显得格外轻松。“我只需要打个电话,剩下的事情交给一家叫为农服务中心的公司做就行。”
这家由当地供销社主导建设的企业,为农户提供智能配肥、农机作业、农产品收储等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不仅让种地更加轻松,每亩地还能节省不少种植成本。
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围绕破解新时期“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山东供销系统以乡镇为农服务中心为支撑,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开展“保姆式”“菜单式”托管服务,托管面积已达到1000多万亩。
从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来看,除了土地托管如火如荼之外,各种瞄准“三农”新需求的服务创新不断应运而生。
金融合作风生水起。截至去年3月,全系统有各类农村合作金融组织341家,分布在山东、贵州、浙江等15个省份。到去年年底,全国供销合作社设立小额贷款公司37家,参股村镇银行和农信社改革20家。
现代流通网络更健全。“新网工程”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以及农副产品四大骨干网络建设持续推进,“网上供销社”蓄势待发,努力破解“买贵卖难”以及农村消费物流“最后一公里”等问题。
“供销合作社根在农村。”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王侠表示,服务“三农”是供销合作社的生存之基、立身之本。实践证明,只有各项改革奔着为农服务去,切实做到为农、务农、姓农,才能得到农民信任、社会认同。
――夯实发展根基 基层建设不断发力
从成立最初只有五六家农户,到现在拥有社员120多户,河北灵寿县农乐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注册了品牌,还从前年开始在网上卖红薯,带动了周边村子200多户农民致富。
像这样的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已有11.4万家。通过规范内部管理、推动产销对接,农民合作社与农民利益联结更紧密,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去年帮助农民年均实现收入1.2万元。
供销合作社基层社直接服务“三农”,意义重大。但在前些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基层社首当其冲、处境艰难。对此,供销合作社将深化综合改革的重点放在基层,向市场靠近,向农民靠拢,政策资金向基层倾斜,目前基层社总体已经走出了低谷。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社近2.5万个,比5年前增加了3800多个,营业收入和利润占全系统比重比5年前分别提高了7.4和6.7个百分点。一些经营服务网点空白的地区恢复了业务,薄弱地区也增强了服务功能。
与此同时,目前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了综合服务社33.7万个,提供商品购买、信息咨询、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家电维修、劳动就业等全方位综合服务。不少群众感叹,综合服务社的“一站式”服务让农民也能享受“10分钟生活圈”的便利,“供销社又回来了”!
――改革激发活力 坚持为农方向
当前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供销合作社所处的市场环境相当严峻,尤其是农资、棉花、再生资源等传统主营业务受到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2014年经营业绩逆市飘红,实现销售总额、利润分别为3.76万亿元和354亿元,同比增长17.2%和13.8%。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近1.85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变化得益于改革,未来发展仍要依靠改革。拥有60多年历史的供销合作社,如何在改革中发挥得天独厚的人才、网络、设施优势,获得新的生命力?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王侠看来,决定的发布既标志着供销合作社改革迈入新的历史阶段,也预示着供销合作事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启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到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从扩大基层服务覆盖面到实施“千县千社”振兴计划打造基层社标杆社,从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到打造“网上供销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全落实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正对各项工作进一步分解细化、明确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今后5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将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让农民通过供销合作社改革得到更多实惠。”王侠说。